读书|二月小结

二月,好短啊……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

《不可思议的花草树木》


很短,给小孩写的,用提问和进一步提问组织的科普书,适合随便翻翻。作为大人看也确实看到挺多不知道东西的。有的知识听过一星半点了,书里还是能拓开一些,比如我知道火龙果和昙花都算仙人掌,但不爱吃也不爱种,不知道它们原来是长在湿热环境里的“雨林仙人掌”。这种仙人掌怎么演化来的,昙花为什么开放时间短,书里也给介绍了。小时候的我肯定喜欢……
美中不足是有“农民伯伯”这种加深刻板印象的词,书太薄,也就这一处😶

《奇趣无穷的飞鸟乐园》


这本我自己看着没什么意思了,基本都是常识,我个人也不太喜欢教小孩买个动物养……但像怎么对待落巢幼鸟这种内容,之前都是在网上见的,能放进给小孩的书里还是蛮好。只是对于“所在城市没有野生动物救助站,就只能先自己带回家了”这部分,我觉得肯定有人断章取义觉得把学飞鸟带走也合理的,能强调一下它们只是在学、能跳回树上、不需要人多加干预说得更明白就好了。
(才知道原来雨燕也有能平地起飞的!这种和共识不一样的发现,会激起我也去自己观察的欲望 0.0)

《深不可测的水底动物》

评分人数不足
海豹、海狮、海狗、海象怎么区分? 为什么淡水鱼到了海里活不了? 鲸鱼喷的是水吗? …… 科普知识不高冷,博物学也能有温度!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是“博物达人”张辰亮专为5岁以上的小读者们创作的一套科普读物。在这本《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中,小亮老师精心选取了各种水生动物,带领大家跳出四四方方的住宅,离开千篇一律的城市,走向真正的大自然,到池塘、湖泊和深海中去,对千变万化、五彩纷呈的大自然一探究竟! 小亮老师能“化腐朽为神奇”——他用通俗、有趣的讲述让科普知识变得无比生动,让阅读变得充满乐趣和温度。书中大量细腻而精美的手绘插图,让我们瞬间“身临其境”,轻松、快乐、自然地迈入博物学的大门,跟随“博物达人”一起通晓自然万物! 快跟紧!别掉队!
book

其实感兴趣的就是以上两册,但处于焦虑中不想做“正事”又不敢对兴趣投入太多时间的状态,就想翻点短的轻松的,还是找来这个系列看。
在这种预期下,感觉内容还是蛮有意思的,除了“人工饲养的鳗鱼也是捞的野外苗苗”其它我全都不知道,原来鲤鱼~是底层鱼~
鳗鱼那篇劝人的语气非常、非常委婉,我看前面还以为对“如果希望这个物种不要灭绝,就不要再吃鳗鱼”这一观点有其它看法,后面其实还是这个意思。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本尤其短。

《叹为观止的自然现象》


这册讲彩虹日食海市蜃楼雪花形状,中学物理化学课常识比较多,本来我该觉得烦的,但写得轻松翻起来还好……超出课本拓展一点点我就不清楚了。
还讲不要随便放生、雨花石怎么买,兼一些这样的小知识:是牛顿把连续的彩虹划定为七色,他受毕达哥拉斯影响认为七是完美数字。

虽然很明显每册标题都是硬凑的,但这本和陆地动物那本算很违和的病句了,不好吧???(看《语言恶女》和《规则的悖论》都说不要太纠结语法……可是这个……就是硬凑的啊也不活泼!)

《大开眼界的陆地动物》


开篇又是小朋友适合养什么,对此我的心情就是反复横跳……不要叫小孩养动物了!不要看到动物思路就直奔到去拥有!……总有人非要养的话能了解一点知识也好……可是这些够吗?真的都对吗?仓鼠只要那么小空间?需要磨牙就咬铁笼子真的正常吗?没有别的办法?……要这种书说太全好像也不现实?……可是……
知道了:
卡皮巴拉性格真的很好(看完 Flow 才看的这册);通臂猿是指长臂猿、通臂是因为古人幻想两只胳膊的长短比例可以随心分配,它们在桌上可以做到像猫一样灵巧、不碰倒任何东西;存在会双足行走的穿山甲!只是前足离地非常近,不细看可能注意不到。(让我想到恐高爬山中恨不得四足爬行的自己 > < 这究竟是说哪个种,这种行动是不是常规模式,它的演化原因或优势……都没有讲!)
以及原来狮子和老虎各只是一个物种,各种分类都是亚种。书里这篇以“我们知道”开头我还真不知道……像非洲象和亚洲象连同属都不是呢!

《无奇不有的昆虫世界》


看这篇我就是“原来蟪蛄也是蝉?”“原来田鳖也是蝽?”“原来养花人说的小黑虫就是蕈蚊”……酱紫把不太了解的事物归入同样不太了解的类群,好像知道了什么但其实还是不知道什么……
看眼蕈蚊幼虫的组合行为好想搜图看看哦!但是我不敢……

《猫咪好伙伴小圆圆和小八》

第二卷

评分人数不足
★兩隻流浪貓令人尊崇的友誼!! ★連硬漢的淚腺都會被刺激的感人漫畫!! ★兩隻貓咪為了生存,將做出重大決定!! 因為某些原因成為流浪貓的小圓圓與眼神凶惡的首領貓小八。 自從平常會來餵食的奶奶突然不來後,生活陷入了困境。 再加上小八受了重傷…… 小小的兩隻貓咪為了活下去,做出重大決定!! 並且,貓咪們畏懼的人類康雄也開始行動──! 在這艱苦的世界裡,堅強地求生存的流浪貓們(與周遭的人們)的故事!
book

嗯,说猫首领下巴厚的时候我还在想这画风完全看不出啊,然后就惊恐地发现宝宝们的脸日趋变方……不要腮,不要腮啊!!!
故事暖暖的,我爱玳瑁宝宝……小八的噩梦和康雄的表情都好好笑……番外黑猫梗永不过时……虽然努力不在这里剧透但是,搜索条目的时候已被 neodb 露出的 3、4 简介透了个大的……

第三卷

评分人数不足
★小圓圓和小八被可疑人類康雄收留了! ★兩隻流浪貓令人尊崇的友誼!! ★連硬漢的淚腺都會被刺激的感人漫畫!! 流浪貓小圓圓與小八被可疑的人類康雄收留著。 曾是家貓的小圓圓馬上就適應與人類生活, 但流浪經驗較長的小八還是無法對人類卸下心防。 即使如此,加上原本的流浪夥伴玳瑁姊, 原本以為總算能迎來短暫的平穩時光── 沒想到,某天卻聽見被康雄帶走的小八所發出的慘叫…… 貓咪們展開意想不到的「新生活」!! 描繪著拚命求生存的貓咪與周遭人們的故事, 可愛且有趣,但又觸動人心的貓咪漫畫!
book

日野……为什么长得那么像坏人?!这本感觉重点从猫咪生活转向人类照顾猫咪了呢,但还是非常萌,我一边深有同感想真是很难不对这些人共情,一边因为她们目光涣散的呆滞表情狂笑……

《月经不平等》

评分人数不足
★第一本全方位談論「月經」的專著,含括神話宗教、社會文化與醫學新知 ★重新思考女性身體,破除月經汙名,終結月經貧窮,發展月經平權必讀之作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 我們究竟是怎麼把代表生之禮讚的月經,扭曲成一則髒話或詛咒? ──光明正大談論月經的時刻已經到來!   每個女性一生會在40年間經歷約400次月經,這個按時報到的生理現象再自然不過,   但為什麼人們提到它,常像是說起一件不可告人的祕密,小心翼翼?   ▎什麼是「月經禁忌」?你我都不陌生∼   →有各種代稱:那個、大姨媽、好朋友、例假、MC……就是不稱其名。   →宗教經典裡總說經血不潔,而依照民俗,月經來的女性不准拿香、不准進廟。   →人們多半私下輕聲求借生理用品,不好意思像需要ok繃那樣公開詢問。   ▎「現在哪還有月經汙名化!」──這是真的嗎?   →馬拉松選手參賽時運動褲經血外漏的照片,招致網路上的激烈反彈與攻擊……   →「她又發神經了,真是受不了,一定是她那個來了!」   →「請什麼生理假,有那麼不舒服嗎?不會是裝的吧?」   無法談論自己的身體,是一種最有效的壓迫形式。   對月經的靜默不語,即是對女性生命的不以為意、視若無睹。   本書揭示歷來關於月經的諸多傳說、迷信,以及至今依舊滲透大眾內心的偏見。   月經汙名化令男性對創造人類生命的生理現象懵懂無知,對經血有無來由的反感;   令女性難以安心且清楚談論自己身體狀態,以致相關病痛未獲得足夠的醫療支持。   作者從神話宗教的意蘊出發,談及生理用品的潛藏風險與推陳出新,再到醫學知識的遞進,引領讀者思索各種長久以來被隱而不見的月經議題;她更不吝分享自己從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個人生命經驗,包括初經的懵懂、經痛的折磨、避孕的選擇,乃至子宮手術與人工受孕的歷程,因此,本書也是她回顧自身40年月經生涯的追憶錄,深深引發女性讀者的感同身受。   本書為所有流著血、流過血、即將流血的女性,也為所有身而為人的男性而寫。   邀請你參與這場平和又流血的革命──   理解、鬆綁、拆除那些對於月經錯綜複雜的情緒與認知,   讓我們不再尷尬、不再無知,坦然自如地談論生命的真實。   #關於月經,你知道的有多少?   •人類為什麼會有月經?只有人需要每月增厚的子宮內膜嗎?   •月經來潮的女性有如煉金術般的轉換能力,能讓酒變酸、讓肉腐壞?   •男人也會有「月經」?神話與宗教中,男性的割禮之血是對應女性月經之血的某種替代象徵。   •衛生棉成分曾驗出劇毒戴奧辛!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用品,或者,可以自在放血流?   •歇斯底里到底存不存在?什麼是男女的荷爾蒙不公?男性就沒有情緒化的時候嗎?   •可樂的課稅竟然比做為必需品的生理用品更低?終結月經貧窮是人權議題!   •你的經痛是「經前症候群」,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致?別輕忽不論而耽誤治療。   •經血真的可以救命!據最新生物科學研究,經血裡有幹細胞。
book

在第一章就弃了。
我就这样浪费一个小时,没有看到 1 个网上碎片浅显科普里不包含的内容。书里措辞非常不严谨,讲胚胎没有成功着床的过程,然后说介个就是“人称‘大姨妈’的悲惨厄运”。啊?胚胎脱落显然不是月经吧?前面甚至会为了文艺化表述写一段数据,然后在脚注才说这个数据是臆测的。那读者怎么分辨哪部分开始进入事实?读者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解析作者的讲述,可是作者科普的就是这个程度的知识,离谱。我当时还想难道我经过三个推荐序一个前言后仍未到达正文,所以才会看到这样的含糊不清?可是,这就是第一章啊……
受不了。每看两段心里就要心中吐槽“你也没说清楚啊”“逻辑不对吧”“语序好混乱”(第三项当然是译者参与发力)。我以为这是科普书,但这绝对不是读科普书该有的体验。离去……

《幸福观鸟》

评分人数不足
画不好画而烦恼的大学生铃,某一天偶然遇见了用双筒望远镜望着麻雀的翠绿色发少女…… うまく絵を描けず悩む大学生・すず。ある日偶然出会ったのは、双眼鏡を覗きながら「スズ…」と呟く、印象的な翠(あお)い髪の女の子で…!?
book

看到 42 话。
靠前的章回还蛮可爱的,可以让我感到感到共鸣或萌萌。后面就,一般……漫画里谐音梗和鸟声助记比较多,看日语版应该会有更好的体验。

每面两列四格的形式,但破格并格太多了,很容易就看串成从右往左阅读顺序。一列本来也没有独立小单元的完整感,两列间线索很连贯,我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四格。
此外,我很反感其中的洗澡更衣“福利”画面,有的地方跟剧情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割裂的啊,因为非常生硬,被塞屎的感觉就更强烈,这种很幼的画风……我没办法把角色理解为成人,我不想看着漫画突然想到恋童癖怎么看,只想叫恋童文化和喜欢这的男读者们去死啊。

《野鸟形态图鉴》

9.4
关于51种野鸟的翼、足、喙、眼 自然观察者用画笔记录下的飞羽邂逅 ◎ 编辑推荐 鸟类观察爱好者作为博物学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在细化和深化鸟类观察技巧的同时,也在公民科学的理念之下,为严谨的鸟类学研究贡献各自的发现所得。本书集科学绘画、自然保育与鸟类形态学于一身,是自然观察与视觉艺术的绝佳结合。 ◎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本书的作者便开始为日本面向鸟类爱好者的月刊《观鸟》(Birder)连载鸟类观察的文章与图画创作。在本书中,他与一直参与救助受伤野鸟的大山先生合作,用细致的画笔描绘出各种野鸟的形态细节。 本书主要分为正文与解说两部分,正文描绘了不同类群鸟的羽毛分区、翅及尾的内外形态,对鸟的喙、足、须、鳞、距等特征都进行了翔实的描绘;解说部分主要涉及野鸟的分布、生态和历史等,是较为综合性的介绍。另外,本书提供了详细且精确的测量数据,如“翼长”“尾长”“跗跖长”“嘴峰长”“嘴幅”等,便于读者对野鸟的形态形成更直观的感知。 ◎ 名人推荐 一座用图画打造的纸上鸟类博物馆。 ——张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编辑部插画师
book

画得特别精细漂亮。是对医院救助鸟儿的记录,有好多平常不太可能看到的细节,比如鸮类初级飞羽旁的锯齿状突起。
文字描述对我来说是添头,不很系统,标注在图上稍显散乱。不过读起来也挺喜欢的,得到一些观察到现象的解释,记住一些同科鸟类的共性。而且,像是在苍鹰像旁看到“很多地方都残留着第 2 年的深褐色羽毛”这样的标注,或者读到虎斑地鸫放归时的动作,我都能感受到作为“个体”的鸟儿存在,很温柔的。

虽然从书上记住不同翼形对飞行姿态的影响,好像顾名思义就能分辨尖翼圆翼扇翼裂翼,但我还是自己看图还是经常错误判断,感觉有一些非常模糊的情况,看实鸟会更直观吗,标准究竟是……?T T

《语言恶女》

7.3
◆脏话一定辱“她”?男人讲话不能“娘”吗?女人总是“婆婆妈妈”? ◇日常语言中处处隐藏着性别偏见!是时候掀起一场女性主义语言革命了! ◇和炫词狂魔阿曼达·蒙特尔一起,用恶女力重构我们的语言 ◇在嬉笑怒骂中粉碎父权制的堡垒 ++++ ◆人从一出生就在学习语言,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这样说话?性别是否会影响我们讲话的方式?日常语言中是否也存在着性别偏见?语言本身是厌女的吗? 是时候挑战我们最习以为常的语言了!在这本书中,你将知道:许多脏话最初并不“辱女”;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喋喋不休;八卦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属……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教你从容击破语言背后的父权结构,游刃有余地发挥语词的力量,用重新定义的语言创造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的世界。 ◆准备好了吗?在轻松科普、爆笑评论和引人入胜的女性主义思想中,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语言学冒险! ++++ 【编辑推荐】 ◆语言“恶”女?直击日常语言背后的性别偏见! ◇为什么大多数脏话都有侮辱女性的意味?为什么默认“保洁”为女而“保安”为男?为什么男人不可以“娘娘腔”“像个娘们”?为什么女人讲话总被认为肤浅做作?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的表层之下,隐藏着性别偏见。翻开这本书,跟着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去父权制的语言系统大搅一局!深入思考性别如何影响我们说话和理解他人的方式,向贬低和限制女性的日常语言发起挑战。 ◆发挥恶女之力,用话语粉碎父权制,从语言中重获力量! ◇这是一本女性主义语言指南,囊括各种实用策略:怎样不厌女地说脏话,怎样性别友好地称呼他人,如何反击那些打断女性发言、攻击女性的声音,如何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本恶女宝典将教你打破语言背后的不平等结构,重塑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言为自己赋权,用收复回来、重新定义的语言,建立一个更平等、更放松、更富有同情心、更少人会被冒犯的世界。 ◆语言学原来这么有趣! ◇坐上酷飒语言学家的探险飞船,前往性别和语言交叉的迷幻宇宙,穿梭在历史和流行文化之间,领略脏话侮辱、闲聊八卦、流行俚语、气泡音和夹子音的奥秘。不必担心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变革潮流产生的颠簸,沿途有轻松有趣的故事、犀利俏皮的评论,也有让每个人乐在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始终相伴,让你在大笑之余思考语言的力量。 ++++ 【名家推荐】 每读完一段书中对英语的充满活力的迷人批评,你都会感觉自己变得更聪明了。——《破产姐妹》编剧、制片人 惠特妮·卡明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就可以在聚会上迅速拿出书中有趣的知识来让那些喋喋不休的男人闭嘴。——《时尚》
book

之前在博客标过英文版但人家的阅读速度和再阅读动力就是会比看中文版低……
写作超级轻快活泼~作者就,神采飞扬地噼里啪啦妙语如珠,读着心情好一些~我觉得,有这样的气势还蛮重要的……人就是会逃避看起来可怕而又重复、无望的东西,光有鼓励或许空虚,但有鼓励很必要哇。

当然也有短评说家世优越的作者这样侃侃而谈会让自己联想到见过的自信白女,可能因为我的生活里暂时没有白人我就感觉还好……

《旅行手帐完全指南》

6.8
* 日本手帐书风潮引领者奥野宣之,旅行手帐技巧全公开!他的一系列手帐技巧类作品在日本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成为日本广受好评的手帐达人。 * 手帐达人阿怪、Susie宝作序推荐!“重要的是以笔记录的精神,以及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 从行前规划,到归来总结,一本全搞定! 好的旅行手帐是如何做出来的? 第一步:旅行前,在手帐本上搜集目的地,规划路线 → 构建对旅行的憧憬; 第二步:旅途中,认真搜集旅行资料,如果条件允许,每样纸品拿两份 → 储备丰富的手帐素材; 第三步:旅途中,卡片式途中备忘录使用起来最方便 → 记录下“客观事实”与“主观声音”; 第四步:归来后,记录即时版手帐,剪贴素材要有章法 → 及时保留“旅行感”很重要; 第五步:最后,解决问题、补充信息,得到充满回忆的完全版手帐 → 将旅行的喜悦永远定格在手帐上! 美好的旅行是“用脚走路,用手记录”,不是拍到此一游照,而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是让“体验过的事”和“即将体验的事”变成一生的礼物! 不是只有花大钱出国才算旅行,只要从家里出发,以观光者的角度到处走走,记录当下才有的心情,你就能一页一页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旅行手帐!
book

有一些启发!像是旅行前积攒期待、两类记录不同标记、对照旧地图、旅行后清单这些……又想尝试理一理记一记了 0.0

未经博主明确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链接和转载。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