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你见过珠颈斑鸠吗?

本文面向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观过鸟的友友。

观鸟的第一步是……去观鸟

比起购买望远镜/相机这样的设备,或者专门腾时间去某个“鸟点”,我觉得观鸟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有去注意鸟的意识。在通勤或散步的路上,甚至就在室内、窗前,去留意掠过的鸟影或响起的鸟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类的注意力是很有选择性的——你见过珠颈斑鸠吗?

在国内的大多数地区,这都是一种非常、非常常见的鸟。它们很适应城市生活,不怎么怕人,甚至可能大摇大摆地走在路边,或随随便便地选择你家的窗台筑巢。它们和鸽子差不多体型,比麻雀大上好几个码,颈上有半圈醒目的黑底白斑“珍珠围脖”,可以说毫不隐蔽、相当好认。是像走地鸡一样(?),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得很清楚的鸟。

但是在我网上听说珠颈斑鸠那个衔来两三根树枝就当筑好一个巢的习性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身边的珠颈斑鸠。哪怕我房间的窗户对面屋顶上就经常有珠颈斑鸠歇息,下楼能看见的草地上也常有珠颈斑鸠觅食,在我的城市,珠颈斑鸠是比麻雀还要常见的鸟,但在网上知道它的存在前,我就是注意不到。
我给室友看照片,她们也说对这鸟没什么印象,我给她们放白天校园各处都能听到的“古咕固”声(非常好记!),几人坚持没有听过,有一个犹豫地问:这不是公鸡叫吗?后来我和朋友外出,介绍到这是斑鸠叫声时,她也惊讶地说以为这是布谷鸟(其实布谷鸟叫声和闹钟的那种几乎一模一样!我的木耳朵听不出一丝差别)——
我想,这是因为“麻雀”“鸡”“布谷鸟”,乃至我至今没有见过的“黄鹂”“夜莺”“画眉”,是我们从小就听过名字的鸟。无论是否亲眼见过、亲耳听过,在我们的大脑里有它们的一席之地,我们对一个记住了的名字,总是带有某种印象,无论这印象是不是符合事实。当有和某种“印象”吻合的事物出现时,我们就倾向于注意到它们,而不存在于我们认知中的名字,要么会被粗暴地归入那个印象——诸多被叫成鸭子的水鸟,因为黑色被当成乌鸦的乌鸫和八哥——要么就被干脆忽略不见。

大脑的这种“筛选”功能用起来无声无息,效果又相当显著。有一个知名的实验叫“看不见的大猩猩”,是说实验人员请被试们看一个传球视频,让她们去计数队伍双方的得分。视频过半,有一个演员套着大猩猩服装捶着胸穿过画面中央,出现时间长达九秒,但被试中有近一半的人完全没有发现。她们的大脑从来没预期过视频里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又太专注于被分配的任务,以至于听说这一事实之后都不敢相信——即使是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我们也可能忽略,而且,我们会一并忘记自己把它们忽略掉了这件事。
可能我们之前学到什么新概念、新单词时也已经见识过这一现象——有的词好像前一天才第一次看见,但后几天就在不同的地方遇到多次。这通常不是因为什么巧合,很可能的是,这个词本来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只是在我们“第一次看见”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注意到它,并获得了再次“注意”的能力。同样,观鸟爱好者常说的“阅后即菜”就是这么回事:“菜鸟”是对本地区常见鸟类的诨名,这个词指往往在见到某种鸟后,会发现它们四处都是、十分常见。

所以,自认为没有观过鸟的友友,不妨试着找找身边的珠颈斑鸠吧?

身边的小鸟在哪里?

一起来找茬

前面说过,珠颈斑鸠不那么怕人,所以在人行道附近或草坪上,这样开阔的“面”上,你就可能遇见它们。

路边上的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从灌丛走向草地

草地上的珠颈斑鸠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一些 “线状”地形

比如,水和陆地的边缘,“岸”,不仅有水鸟可能沿岸游过,还有很多不擅游泳的小鸟也会在这条“线”上觅食、喝水、洗澡。

河边低头吃食或啄水的珠颈斑鸠

又比如,电线、桥的栏杆、围墙、沿街建筑的边檐……因为视野广阔又便于随时升降,也常有小鸟静静地停驻。

电线上的珠颈斑鸠

屋顶上的珠颈斑鸠

矮围墙上的珠颈斑鸠

路灯在我们心里可能更趋于“点”的形象,不过小鸟也可能攀在边上——像玩找茬一样看看是不是有某个路灯突起一点,和别的灯不太一样吧?我没有拍过路灯上的珠颈斑鸠,在这里放一枚棕背伯劳充数。请看喙上的小钩子,虽然迷你,但它是很凶猛的小鸟呢。

路灯顶上突出来一小只 路灯上的棕背伯劳

当然,我们还可以看看树。
我建议呢,不用费劲地仰头盯那种一丛一丛枝叶很深的树啦,鸟当然可能住里面,但我们轻易是看不见的。(像星露谷观鸟 mod 那种密树树顶鸟,我们一般是看不见的!)看下面第一张图,相较之下,是不是中间这棵“稀疏”一点树上的珠颈斑鸠比较好找?其实左边那棵树上还有一只白头鹎(读“悲”)呢,但如果它不飞动,肉眼很难找见。我们在路边随缘看鸟,碰到枝叶少少的树或是竖起的尖梢多看几眼就好啦——总有一天成为找茬大师!

两棵很茂密的树中间有一棵枝叶较疏的,一只珠颈斑鸠踩在其中一根树枝上

另一棵光秃秃树上的珠颈斑鸠

下面这名乌鸫是不是在画面中间才比较明显……这只还比较外露,这棵树上其实有好多好多鸟呢,但它躲在叶子后面的伙伴我根本看不见。

枝叶间的乌鸫……这只还算比较外露!

是动物哦

上面说的是一些“静”鸟常出现的地方。
走路多多东张西望,我们还会听见鸟叫,看见鸟的跳跃和飞动

这两者都可以成为我们找鸟时的助力。

鸟叫自不必说,很多时候我都是听见小鸟的歌声才注意到那里有一只鸟。只要你知道那里有一只鸟,即使没有看见,也可以在心中标记好,这是鸟会来待的地方,以后路过就可以多看一眼。或者,可以再在原地耐心等一会儿。一个地方几乎不会只有一只鸟占据,过久些你几乎总会看见更多鸟陆续出现的。(如果鸟叫来自很深的树或看不见的楼顶,我一般会选择放弃……)(请不要为观看或拍摄的便利故意惊吓它们哦,保持距离静静站着不动就好。虽然人的生活区域就在附近,有时候要路过就可能惊飞鸟是不得已的事,但请不要刻意威胁它们的生活。)
我跟妈妈聊起来时,她说她是听不出来鸟叫的方位的——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起初所有的叫声在脑中都糊成一团……如果你也是,不用气馁,平常多遇见,脑子对鸟叫和鸟喜欢待的位置更熟悉之后,可以自然地锻炼出这种能力的。(虽然小鸟喜欢找个高处唱歌,不过听到鸟鸣不只可以看高处哦,我家这边非常吵嚷的白颊噪鹛和黑脸噪鹛就喜欢在灌丛待着、去地上觅食呢。)

而鸟的动态呢,有时候鸟儿就停在我们的视线所能及的地方,但一旦静止就几乎和周身环境融为一体,非常难找……像是下面图中有一只小鸟,你找得到吗?(请留言!)
这还是静态的图像,有时间细细地盯,还能放大缩小来看,当时在现场是很难发现的——但如果我们路过时小鸟跳动一下,动态视觉就能帮助我们锁定它的位置。
看飞鸟也是这样,它们的轨迹可以引导我们的视线。我的相机基本上比较难拍清楚飞鸟,但我可以盯住鸟落在哪里,如果它停在附近,我就可以拍到啦。

杂乱的河坡上,一只黑尾蜡嘴雀背对镜头

此外,对我来说,在还没有怎么看过鸟时去区分、记忆鸟叫是比较困难的,我自己是在亲身的观鸟经验里慢慢熟悉到常见小鸟的叫声(超喜欢乌鸫酱的飞鸣!)。
但我相信也有朋友对声音更感兴趣或不便观鸟,那么可以在哔哩哔哩搜索“麻杰夫”(男),他有一个听声辨鸟的教学讲座,也许对你会有帮助。这个账号里的“上班前的观鸟”系列视频也方便理解“别人是怎么观鸟的”这个流程,我蛮推荐的。小宇宙搜索“处处闻啼鸟”,可以找到他开的一档以“听鸟”为主的播客节目。
以及,点击这里,是他公众号讲几种常见斑鸠叫声的文章,来听听我说的“古咕固”是什么样吧?

预告

好啦,以上内容都建立在不特地购买设备或为观鸟专程出门的情况下,只要多多留心,我们就可以看到身边的鸟儿。在之后的更新中,我还会介绍观鸟的时机、可以用的一些工具,后者涵盖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常见鸟(毕竟即使是珠颈斑鸠也有一些城市没有,一个地方的“菜鸟”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非常罕见)、记录鸟的影像、辨识鸟类等内容。
如果你感兴趣,或者还有什么问题,都请让我知道~

未经博主明确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链接和转载。
Nickname
Email
Website
0/500
0 comments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