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2023 十月

《你的夏天还好吗》、《重塑爱情》、《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十月读书

你的夏天还好吗 - 金爱烂

每当有风吹来,它的叶子就唰唰移动,像躲避捕食者的鱼群。一千片叶子有一千个方向。一千个方向有着相同的意志。生存,以树的名义繁殖,以树的名义死去。尽管不知道怎样死去才算大树应有的生活,然而这无疑是长久以来镌刻于物种内部的东西。整个雨季,古树扭动身体。不知道这动作是被牵引,还是支撑下去的努力。仿佛有根的生物理应如此,在顺应和抵抗之间微妙地起舞。恐怕百年以前就这样耸立。这让我满意。

“仿佛有根的生物理应如此,在顺应和抵抗之间微妙地起舞。恐怕百年以前就这样耸立。”这时候我觉得这句简直是这本书的概括了。

到后面发现还有再次讲到树,目前为止看到的三篇里,她都赋予了树木某种灵的特质,第一篇还好,是“青春气息”“爱情魔药”,后两篇的树木都古老、庞大,孕育包容无尽的小生命好像神祇,“大树似乎让我不用担心,化作多臂的神灵,用树根托起母亲,消失在尽头”。

Mathemat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Timothy Gowers

非常意外地,这本成为了我今年读完的第一本英文书!

其实八月时有试图看 Red, White and Royal Blue,图个轻松好读完嘛,但主线过于套路,读着读着渐感无聊昏睡几次还是放弃于第七章。看来愿意读完还是得靠质量硬哈~

当时的标记:

这么简单透彻真的好棒!讲到抽象和 generalize 是可以说服我的角度:没什么直观可感的意义也蛮有意义,能让我们想象得更远,超过身边的世界。而且,这些观念是贯彻在知识点的讲述里的,你看他这样拓展开来就能感到乐趣和信服。

很多证明我是看过没错,但是以前看过就看过了,这书才让我放下“可是为什么可以用这个不能用那个”的困惑,看得非常开心。不理解豆瓣说真想看点数学还得看教材的(指科普书不行),怎么,你以为科普读物是干嘛的!

不太推荐中文版,我有时候不确定自己理解对了句子意思会看一眼中文版对照,除了学会术语对照外没有帮助,并且感觉翻译语气蛮生硬。

觉得他写得好,阅读中就搜了搜人名。看到澎湃对他的采访里他对大家学数学的鼓舞很喜欢,我非常不认可别人去说某个明明很大的学科“只属于有天赋”的人。

又由这篇采访里提到的小故事搜到了他自己的这篇博客:讲到他怎么看待做手术面对的千分之一死亡率。

去发现,这个年龄段会死的概率本来也不低于千分之一。

我想到知行小酒馆 108 期里王兴医生提到的:医学是关于概率的科学,一个医生最多只能说照这样治之前的病人大多能好,而不能说照这样办就绝绝对对没问题。而很多患者的痛苦在于无法接受事情不能是确定的、成败都有概率的嘛。

记得播客是在说,那么我们就不要对病人去强调概率这个事,决定了就不要让她们的心多蒙上这样一层负担。

看了文章我觉得,作为一个数学家好像不能假装概率不存在,那么把其他概率也提出来、把活着不做手术本来就会死的概率提出来、在这些数字中意识到一切事物本来就都是巧合,也是一条思路呢。一些人可能还是没办法接受,但是另一些人在计算和比较中应该可以得到一点点宁静的掌控感,一些冲淡焦躁不安的条理感?

我的天才女友 - 埃莱娜·费兰特

电视剧我就看了一集,觉得有点太压抑了,我不太受得了,对我来说小说读起来要顺畅很多,我更喜欢听到述说而不是自己观看吧,听别人尝试说自己感觉到什么想到什么。

莱农的视角里莉拉真的好闪耀,我会一直感叹她好爱、我也好爱,所以当莉拉说到会头痛的时候,我的心也好痛。

这些选择和结果要让到本书结尾也才十六岁的女孩子去负担吗?

结尾几节终于明确地把书里一直有的、莱农受到的向外和向内的力给分清了。写莉拉的天才和强韧的时候我会觉得好夸张、很难想象出她的视角,可是就连这样的人也那么容易被限制在那个城区里、要被说服安心于其中的一个位置,命运的强力好无情。

恰到好处的安慰 - 凯尔西·克罗,埃米莉·麦克道尔

图画萌萌,但书不会让人感到知识性的趣味,看参考文献是有意这样设计的,是我不吃这套吧。形式和知识划分、甚至知识点给人的感觉都很像 Show Your Work……对但很模糊,对但没有深入,对但这些不都是一句话的事吗。我不喜欢这种很短篇幅极少信息就分一节,每节又有重叠反复说一句话的写法,分节那么多条理还是乱乱的。

前面鼓劲的时候我看着很无聊……明明它讲的就是我的问题:我会很想很想安慰鼓舞一个朋友,想要告诉他我一直在给他力量,但同时我又害怕自己的出现是添乱、想要支持会是自作多情。但我更多感到文字拖泥带水,反复重复结论但一直说不到重点。让犹豫不安的人安心的会是论证而不是某种她已经知道的论点吧。

这样就可以!——但也要看情况——那,不就是我已经知道,而且为之纠结的事情吗……

对翻译会有纠结。比如我好奇“慈悲”的对应原文是啥?在上下文中我觉得这个词好像不是很合适。对于“丧失”,我一开始以为是取宽泛的意思,后面才确定是特指亲友过世。书中那句很好用的“我很抱歉”我感觉汉语这么说也很怪。

到后文会好一点,比如“丧失没有过期期限”我觉得就是很实用的 tip。又比如,在说到实物卡片的时候,我想到了毛毛(好久没有出现在我记忆里!但确实是一个带着温暖和善意的印象)——我好像也有很惊喜的收卡片记忆!刚上高中那段时间收到毛毛给我寄的信,我之前完全不知情,也没有预期过毕业后这个人还会记得我。她信里没说什么具体的事情,仅仅说她眼里我很好,让我受宠若惊。虽然我们后续再遇见也只是简短交谈两句(大家走在去不同学校的路上),但好的印象那么好。其实,那封信给我的印象比在学校的还要深。

不过这本的小练习我感觉挺能唤起自己记忆头绪的,这些我又蛮喜欢。

重塑爱情 - 莫娜·肖莱

绝对不算一个教你“如何摆脱”的指南,除了分居外想象的方向都很笼统,主要就是反思爱情吧。已知既有的女男爱情模式有问题,但还不愿意彻底抛掉它,那就再检视一下那些爱情中显得极为自然而让人觉得难以改变、只想干脆扔了这一锅粥的潜意识和预设。光说不要跟男的谈恋爱没有回答为什么自己会不够“理性”:为什么就是不安,为什么就是渴望?除了一味责怪自己“恋爱脑”不独立外,还可以有别的路可以走走,在试图理解自己的途中,没准就到了原来预想的目的地呢?

作者常用的叙述模式是她看到了什么,是怎样被那种话语吸引但后来又产生了怎样的不同意。这样去剖析自己的内心感受对我而言挺好接受的,我喜欢她坦白她意识到她的女权主义不会那样无拘无束,告诉我接受自己的矛盾和摇摆不定没关系。

知识点(?)的话,为什么会有女人仅仅因为某个男人是杀手而那么爱他,yellow fever 为什么不属于“单纯的偏好”而是一种全然的蔑视,这些东西我以前都困惑过,搜别人浅浅的解释还是不能完全领会,作者一说我就觉得立刻懂了。(并且又知道了一干男作家原来是这样看女人的……)

书前半部分老说异性恋异性恋,而且好像世界上只有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样子……但普天之下谁没尝过父权制的毒啊,同性相恋的关系并非必然意味着脱出窠臼。那些性别角色的塑造太早也太深入了,不谈恋爱都会受影响的,不止异性恋可以看哇。

摘抄

沉默和回避是对父权制的效忠

P 246 Carol Giligan, Naomi Snider Pourquoi le patriarcat ?

我们对父权制效忠的成人礼是:女孩被质疑和自我质疑,趋于沉默,男孩被阉割和自我阉割情感,与人疏远。

通过“以等级的名义牺牲爱”,父权制“让自己成为抵御爱情可能带来的脆弱的壁垒”。它既是“失去联结的根源”,又是“防止进一步破裂的壁垒”。
……
男孩们学会定义自己,是通过反对所有女性化的事物来完成的。他们懂得了男人应该隐藏自己的情绪,做出独立、冷漠和疏远的样子。女孩们则进退维谷:要么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此变得“不受待见”,要么伪装自己的个性,好让自己被社会接纳,融入其中。社会强迫她们在“发声与恋爱”之间做出选择。最终,“我们将女性气质与伪人际关系(让自己变得沉默)联系起来,把男性气质与伪独立(提防对恋爱的渴望和敏感)联系起来”,这让我们顺便理解了为什么在当代恋爱与性爱关系中,疏离是一种如此受追捧的态度。“疏离被认为是成熟的标志,因为它折射着男性伪独立的理想。根据父权制的准则,它等同于人类存在的全部。

他们不是不需要照顾,是被照顾得太好了

如果说女性常常被认为是任性专横、情感要求过高的生物,男性被认为是坚定自主、头脑冷静的存在,这是因为男性的情感需求在无形中得到了极大的照顾和满足,这和女性的情况恰恰相反。
……
在上一章中(父权制和性别角色将男性引向家庭暴力,这种暴力被用感情和男子气概浪漫化了)我们看到了男性的情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所有女性、男性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大事男性情感作为一件有时男性自己都在否认,或者假装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事物,的确占据了过多空间。

别的

看这书讲到平静和重复被贬低的那块我还挺有感触的。

我之前,尤其是生病那会儿就是整天难受得不行,又总觉得不痛苦指向的是一种很瞎或很蠢的岁月静好生活态度。同时也很抗拒去计划或保持 routine,以为安排生活是一种强加的秩序、会让我更痛苦。

但实际上现在给自己设定一定的节奏之后我觉得,挺舒服的,并不是想象里那种盲目的舒服,而是一种自由的感觉。

感觉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可控的,不会永远都在不安中(之前我甚至每次跟别人交心谈话/开心大笑完都会陷入焦虑和后悔,觉得自己袒露了什么蠢蠢的东西,给了别人把柄或要受别人轻视。但同时我又一直觉得自己应该说话、而且讨厌说谎…)。我还是有悲伤和愤怒,还是周围人中相对善感的一个(甚至还是每天都要流眼泪😿),我的触须没有变得迟钝,而只是因为不必一直疼痛得蜷缩起来而探得更远。我不会长时间被情绪或身体的疼痛拽着走,而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并且在做事之后我认可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不只有向外探索的欲望还有向外探索的勇气和力量。这很有趣,我感觉到自己在变得更丰富,自己占有的空间在扩大,根本不是贫瘠苍白的。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 金草叶

这本对我而言远超预期!

原本我看这个名字和封面完全没有兴趣>_< 对别人“柔和细腻”的评价不太感冒,现在回忆起来我是怕它寡淡又造作吧……总之有几个月都是仅仅知道这么本书的存在,看过安利好久也懒得翻开。直到又吃了金爱烂的安利,看《你的夏天还好吗》对韩国女作家产生蛮多兴趣和好奇,才又试图来读,结果一读就喜欢得不行……

《光谱》和《共生假说》

看《光谱》和《共生假说》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的好柔和啊!

其中好多温暖和照料的想象。在看金爱烂之前,我多少有点不好意思说出来自己被照顾的愿望:

某个瞬间,我忽然心生冲动:“我想做护理,我想做保养,我希望有人永远像现在这样照顾我。”有人⻓时间耐心地摆弄我,装饰我,爱惜我,我感觉自己似乎变小了许多,好像蜷缩起来,睡在这个安乐的世界里。

全部过程结束的时候,我张开海星一样的手,忍不住在心里欢呼:“啊!指甲变得像糖果了!”

因为这样显得很不独立?因为这种愿望并不可靠?因为大多数时候我还是想要自己做主?去否定这种愿望非常容易,但它确实是我时不时会冒出来的想法……

在看了金爱烂和金草叶之后,我多少敢于说出来这样的幻想了。

在体会角色们的心理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不那么孤单,觉得自己越来越能为自己辩护,承认自己的合理,接受幻想和目标间的矛盾。《光谱》和《共生假说》里的爱很充盈,而它们不是那种让人晕头转向的激情,我可以看到女主角们享受这样的情感,生命被理解和想象滋养得更丰富,而并不影响她们的自我,她们的勇敢。

小说里没有具体地描绘相处的细节,仍然能勾勒出不同生灵间产生连结的美好。

而且,我还蛮喜欢“不具体”这个点。大家生活习惯和喜恶都不一样,太细致容易引起读者小小的抗议和反感,让人从这种朦朦胧胧、已经成为一种氛围的温柔中抽离出来吧。

出版中每篇之前都提出了一个“金句”,不过我反而很喜欢她没有“写得细”却能把握我情感的细微处呢?有打动我的句段,但它们不是打动我的重点,和我看金爱烂时被细节触动不一样。

虽然小说里这些美好都发生在过去(我一度以为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回忆”),但,土土地说就是伤心也带着微笑。哀伤并不能盖过那样融融的感受,甚至那种美好因惦念增色了。

在“不要离开。不要带走那个美丽的世界。在我长大之后,也请留在我身边”这样的话语中,我首先接受的情绪是强烈的依恋,激发的思维是对“美丽世界”的想象,在这些感受过后,“过去”和“分离”的概念才会出现。

“那么路易,对你来说,”希真看着路易眼中倒映的红色晚霞,“那片风景看起来像是在与你攀谈吧。”

“原来是这样写的。”外婆读到这句时,总是会面带微笑,“她真是奇妙而美好的生物。”

《情绪实体》

《情绪实体》是以另一种方式打动我的。

我之前嘟过好几次说那种若有似无的痛。

从小学起我就很容易感到“透不过气”,打开门窗解决不了,下楼走到空旷的地方也解决不了。我跟我爸说我呼吸不过来,可我就好好地站在那里,“呼吸不过来”只是一种“感受”而不是“事实”。哪怕后面生病了我知道了痛就是真的,心痛都是一种真实的疼痛,我还是总会怀疑自己。

我会情不自禁地自语“好痛”,随即又质疑自己是不是夸大了,这真的有那么痛吗?我排斥那种隐隐的钝痛,有段时间还会拿指甲刮、掐胳膊,以换取一种更尖锐确切的感受。我指甲很短,留下的痕迹还不如小猫爪子轻轻划过去,我会想,我的痛还不如这样抓一下。那说出口在别人眼里会不会太矫情呢?

有一次黄体破裂,我午睡醒来就开始难受了,却因为这种质疑到夜里才去医院。傍晚的时候我一直哭,因为疼痛让我觉得自己更脆弱更孤单了,我不愿意一个人走去外面的世界,但我也不敢联系姐姐,怕“这只是一点小事”。每次去医院,我都“害怕”医生说什么事都没有。这次去拍片的时候,我已经失血到走两步路就眼前全部黑掉必须蹲下来缓一缓的程度。那时候才觉得疼痛是实在的,是会被别人认真对待的。

这种不确信的感觉还会被拓展到情绪上,幸福的时候好像就沉浸在快乐里了,但不高兴的时候,我一边感到心悸,一边还可能问自己,是真的有那么受伤吗?也许我是觉得自己应该处于某种模式,而无意识地在表演什么呢?

所以,我觉得自己很能体会那种愿望,想要情绪可以确凿地被触碰被感受,因为它的实体而明明白白知道它就在那里。彻夜不停地哭也好,把身体里的感觉都倒出来,让我看到它们,看清楚它们。

“不过,痛苦的粒子会侵入我的肺里。如果这种幻觉结束,”一个“忧郁体”从桌面滚落到地板上,“结果会更好吗?”

余下几篇

和书同题那篇我喜欢看到“斯伦福尼亚曾经离我们很近,却在虫洞引擎投入使用的那一刻变成了‘远宇宙’”,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这里有被落下的人,不仅在情节中被落下,也在我的想象里被遗漏。

书靠后的三篇呢,可以调动我的情绪,但不至于那么喜欢,可能是因为有了太明确的议题?宏观了,感受的成分少了。主题我认同,但表达出来只有其中女主角们的“自我”比较吸引我。

“如果人可以在海里感到自由,那这有什么理由不成为目的呢?”

还喜欢这一句,感觉可以用来部分地回答听我重述《如何抑止女性写作》后室友问的“可是为什么‘活动范围只限于拜访令人尊敬的牧师的女人并不比她们的父亲和兄弟知道的少’呢?”:

“难道只有日常生活出现裂缝的人,才会发掘世界的真相吗?”

无法忘记的名字 - 金爱烂

这本我只读了四篇,不太喜欢,提不起劲。

记得的一部分是,讲租过的房子里人来来去去,前任租客贴在天花板上的夜光星星,是很微小、很虚弱,很像梦里和诗中闪耀的星辰的反面的。换房子之后还会去旧租房外面看里面亮起的光。人很难从这些感受里看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但那些星星到底供给的又不是全然糟糕的感受,弱小但毕竟有希望,从苍白里看到自己,从希望和顽强里还是能看到自己。这部分我喜欢,但不喜欢这个写作。

地球生命小史 - 亨利·吉

这本很喜欢,但还没有读完,下面尝试展示一下我喜欢哪里:

地球也曾多次遭受天体的撞击,但留存下来的陨石坑很少。即使外来天体没有在稠密的大气层中燃烧殆尽而是撞击了地面,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会被风化作用和生命活动所侵蚀。蠕虫在陨石坑壁上钻洞,破坏其结构。植物的根在上面钻出裂缝,把岩石粉碎。海水淹没它们,沉积物掩埋它们,生命侵入它们,直到一切都不复存在。

这个描写好带感哦,在前面写过很多次非生命的地质运动给生命带来的灾祸之后,又写“生命侵入它们”这样的句子。这种浪漫的对调在这个书里出现得非常频繁,从一开始讲恒星生命的循环就是如此。星球内部燃料耗尽,无法支持与引力抗衡防止星球坍塌的核聚变反应,星球内爆。但爆炸又把聚变出的各种元素抛向宇宙,引力波在数百万年以后到达某片星云:

在星云的中心,气体被引力强烈压缩,开启了核聚变反应:氢原子核聚变形成氦元素,放出光和热。气体、尘埃和冰所组成的星云中富含超新星创造的重元素。星云围绕着新生的太阳旋转,凝聚成为一个行星系统。

新的事物

新鼠标

月中的时候,电脑的键盘和触控板一夜间突然都失效了。搜索这个那个方法都试了一通,不管用。我不愿意把电脑交给别人,仅仅想象送修它不在我视线下都觉得焦灼不安。郁闷着下了新鼠标的单——之前我就好奇垂直鼠标是什么样子,但又觉得触控板非常丝滑舒服,不想给能走到哪带到哪的电脑加上累赘的配件一直没买,这次倒是碰上机会了。

本来想要的是 Logi Vertical,但一搜有对小手更友好 Logi Lift、价格还更便宜,就买了粉色 Lift~

之前即使看好评也常见包含“适应之后”这样的限定,但我到手感觉并没有适应期,上手就用得很开心。

下载配套软件之后发现鼠标上多出的几个按键可以设置非常多功能(并且才知道我的键盘也可以设置功能键),截屏、缩放、调出控制台、打开特定应用……虽然没有触控板那么直觉,但我习惯用触控板做的事它多多少少也都能做,还是蛮好地填补了空缺,减轻我对超丝滑触控板的思念。

连接 iPad 用来看书的话,把鼠标放自然摆放的手边去点击翻页,我觉得也比长时间抬手放在立起的 iPad 屏幕边来得舒服。

至于垂直鼠标本身应该提供的舒适感,说实话我刚拿到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之后再去碰学校机房的鼠标就觉得不适了,怎么这么扁手为什么手得这样放……

开始学法语

我之前觉得,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很差,填鸭出来的学生高考能考一百三四十,四六级却可能过不了。不该这样教的。但后面又意识到,哪怕是这样,如果让我去当家教,从小学生和高中生间选的话我还是会觉得教后者更省事。

哪怕“底子”是没什么理解可言的硬记,有点底子之后再认真学也会更轻松啊!

推到我自己的外语学习上来,既然我知道自己目前还没有意愿进行“认真严肃地学习”,那 Duolingo 随便学学也比完全不学强,之后自己学起来更方便的~

学会一些常用词,能一知半解地看之前听的音乐剧歌词,就很开心~~~

读到了谢烨的诗

之前知道她被顾城杀害、别人更多惋惜顾城的事,但读诗是第一次。文档第一首是《我不相信,我相信》,只读这一首我就哭了😿

很主观,不了解,但我就觉得自己能看见她,听到我们的共鸣。我觉得自己能感受到她的心。我觉得那就是很多时候我自己的心。那一刻她遭遇的痛苦一下又那么真实地现在我眼前。我好喜欢这首诗,它那么坦诚温柔和纯洁。为什么要伤害这样的真和美。

怎么可以忽视一些人可以被听见一些人不可以的现实去说创作者的恶和创作没有关系。你们在说创作者的善的时候明明不觉得没有关系。他们毁掉了更多不属于他们的美,我不要珍惜他们的“美”。

他的爱恋只是一种手段,迫使他人为他的生活而交出自己,只为他而生活。给予谢烨自由就意味着他用艺术制造的世界的完蛋,也使她能够给后世留下另一幅顾城的画像。

博客

又一次尝试建站了!而且这次把网址发了出去,并在自己后悔要删掉之前被看到了>_<一下又提起了劲!进行一些快乐的搬搬和写写。

希望我可以待住这个互联网小家~

(但我还是决定先观察一个月确定自己爱写再买域名!)

继续的事

锻炼

九月下旬才办健身卡,个性又容易害臊在陌生环境需要适应期,去年年底热衷寝室举铁时学的知识忘得蛮干净了。这个月熟悉了健身房后还是又翻了《女性健身全书》,参照里面提的组数、每组个数、组间休息这些来相对有计划地健身~

照能完成规定次数的最大重量做,而不是随意地挑一个重量、不计数地一直做到力竭,发现自己可以用的重量要大得多,也的确得到了更确切的“练了”的感受>_<

画画

我一直不太好意思说我画画,我脑袋里基本是没什么画面和点子的,只是抄抄照片,虽然也有希望自己可以创作的时候,不过现在我更喜欢的其实是去看去画的时候内心的平静。就是这样,画下来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线条比以前松弛下来,感觉能看到的东西有在丰富,蛮好的~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