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逊色》

每章一个案例,讲为什么看似中立客观的科学结论也可能扎根于性别偏见

有时候相信着女性可以,驳斥着那些没给机会就说女性不可以的说法,还是会希望有更扎实、更……“科学”的证据。有时候读一些看起来很友好、甚至现在我也觉得仍然不错的书,它们也在言语间给我一些男女生来就是有某种本质差别的、不和谐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是这些书的重点,所以我很少有机会把话语和话语间的矛盾梳理开来。

所以,在序里看到作者说她需要科学来抚平心里那些毛毛刺刺的东西时,我立刻感到了共鸣。

她做到了,《逊色》就给这些“有点怪怪的”纠结之处做了特写,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可能,很多理解方式,通过每一章针对一种我们看惯了的贬抑女性说法的案例介绍,展示了为什么人难以将观点剥离数据,在人掌控下的科学会有什么不那么“纯洁”的时刻。

为什么科学结论可能不是全然客观的?

可能,有着某种期望(比如男强女弱,男女差异显著)的实验基数就远远大于其它的,由此也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我们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反对意见。作者说关于“女人为什么更长寿”的研究是相当少的,这让我意外。

可能,实验的基本假设就出了问题,那个假设本身就暗含男强女弱的偏见。

可能,在某个研究花了太多精力和时间科学家太渴望从数据里看到某种规律,会给“不相关”的结果找理由,认为是“假阴性”,得到昭示差异的结果时却不会同样认为是“假阳性”。

可能,这个研究根本经不起重复实验。

可能,期刊和社会想要一个“能够说明什么”的结果,只刊登或关注阳性的结论。

可能,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之间有不小的跳跃性,尤其当结论由已经成名的科学家提出时,至少媒体和公众会倾向于直接接受。

可能,一些男科学家会直接拒绝阅读他们女性同事的论文,在明知对方优秀,明知这个论文在反驳自己立场的情况下,拒绝下一步讨论。

科普

这本书里不止有“观点”。它本身就是科普书。在很多我已经在其他书里大致了解过的领域,作者也补充了非常多非常多我以前没看到过的有趣知识。偏向父权而不明言的科普并不会比它更中性,而只是在这个社会更隐形、更容易接触到。

比如说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和人类有同样程度的亲缘,它们彼此却有截然不同的社会构成,这点是我以前看过的一些黑猩猩相关科普书里不怎么提到的:我几乎就会认为黑猩猩中那种霸道蛮横的雄性统治是“野蛮”时期的本质,而倭黑猩猩就提供另一种可能性。雌性之间的友爱不疏离可以这么强大。

比如女人的挑剔和“忠贞”未必存在捆绑的必然:之前我只听过男人可以用“四处留情”来增加子嗣数量,增加自己基因留存的可能,而女人由于生育机制,倾向于只要一个较高质量的男性。似乎在说女人守贞是因为她们想啦……而这本书提到了雄性动物相当冷酷恶毒的 mate-guarding,他们情愿让配偶痛苦。还提到了,“在许多物种中,雌性表现出主动、强力以及非常乐意与不止一只雄性配对的特征,远非只是被动、扭捏和一夫一妻制的生物”,许多雌性动物怎样用“不忠贞”提高了子嗣的成活率。雌性动物可以有怎样主动的行为,这些策略多么多样、有趣。

像书上说的:

几十年来,女权主义是一个曝光科学偏见的镜头。它让科学本身变得更好。女性开始研究大多数男性学者根本不感兴趣的女性生活问题 ——月经、怀孕、分娩、性、工作与事业、爱情等。当男性将女性纳入自己的研究,并挖掘出性别差异时,他们通常得出的结论是,女性不仅与男性不同,而且是有缺陷的。因此,女权主义是打破人们所持有的荒谬信念的重要方式。

定心剂

这本书并不绝望。它否定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否定,我从中得到的是笃定和激励,是更多的质疑权威的勇气。

作者讲了科学“辜负”女性的时刻——我理解时代限制,但也会像卡罗琳·肯纳德那样,为自己钦佩的达尔文的回信感到惊讶而被刺痛。即使我已经被男作家男诗人们这样“刺”过很多次了,即使我从很多作品中学到过艺术的巧言令色,但我也就像序言中的作者一样,以为科学是某种更客观的东西,理所当然地相信,如果真理能让人站在“天主”的反面,那么这个持有真理的人理应也能抵抗父权。在看过的那么多书里达尔文的阵营都被我视作“我的阵营”!我没看完的《美的演化》里,作者仅仅说他的观点也曾是达尔文的观点就让我多了几分相信。

读到这种“背叛”,我真的很伤心。女人的世界要多少次被撕开这样的裂缝?当然,我们都说勿塑偶像,可我还是忍不住想象,如果是一个男人,他看到这些“瑕疵”是不是可以更平静、更体谅,更不以为意地说“时代局限”?如果是一个男人,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发烫的感情?

但是,作者也讲了我们借助科学去为女性正名的时刻、发现自己更多力量的时刻、发现未来更多可能的时刻、科学作为所有人而非只是精英男性的朋友的时刻。被一些并不如它们的名气那么可靠的科学结论伤害过的女人仍然可以热爱科学。

也许不跳过这些刺痛也是好事,旧世界撕开裂缝后,我可以看到破洞另一面的东西,看到这个完美遮罩外更真实的东西。灼伤之下我会看得更认真。撕裂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我会想得更多。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