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和爱什么的

不想给写总结的自己太多融合和组织的压力了,转发一些自己的即时嘟嘟即时感想

关于健康

看网友推荐《战斗细胞》(怎么开了这么多书只看了最前面一点点……),书上说,“你也可以理解成,它(免疫系统)在追求和平,追求让生存变得愉悦和轻松的稳定秩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健康’”,就比较有感触~

我生病的时候不是这样看待“健康”的。
我当时虽然过得非常糟糕,但还是会自怜自矜,以为要愉快需得抛弃敏感,是对当时痛苦自己的背弃,我觉得如果我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那就太可怜了。我看 《悲怆交响曲》(不好看),对船上只留下一句模糊不清的话语自杀的小伙子共情,他死后别人只在意他无法去天堂,是亵渎生命;看 《达洛维太太》对跳楼的赛普蒂默斯共情,他的医生要求他追求均衡,作为这种秩序的践行者这个医生的形象是冷漠而残忍的。
当时我以为健康是那个样子的,要以漠不关心为代价换来。那么虽然不健康很痛苦,但我也不追求健康。

下这样的判断可能是因为,我没怎么感受过心理自助书里说的那种“家长的爱”。
家长无法体会到和哭泣的婴孩一模一样的茫然恐惧,但有爱的家长会理解小孩、心疼小孩,有力量的家长可以安抚小孩、保护小孩。在这种爱里小孩可以学会理性不必然等于冷漠。
我习惯在爱的叙事里当主动方。我对妈妈的原谅基于我总想象她是一个小女孩,比现在的我还要小、没有什么机会接受任何形式教育、没有什么能力做选择的,恐惧的小女孩。还有什么好苛责的呢,她已经很善良很坚强了,她已经力所能及地对我好了——我更习惯包容妈妈而不是被妈妈包容。我对猫的照料也是在模拟自己照顾一个小女孩,小时候我就很喜欢重复《泥娃娃》里那句“我做她妈妈,我做她爸爸,永远爱着她”,我想要她幸福,想要复现我渴望的爱。(可能因此我不是特别喜欢看强调猫有多爱多信任“主人”,我感恩猫爱我,但不必需猫爱我。)

没有一个“更稳定更强大”但和我心情不同的人包容我的脆弱,我自然以为必须要一模一样的心情才可能理解。
那个时候我去看小说批评就不明白什么叫“同情的距离”,什么同情是“理解”共情是“感同身受”?没有“感同身受”也叫真的“理解”吗?——我现在的想法是,的确可能没有办法达到那种极致的“理解”,但感同身受也达不到那种程度的。痛苦把我压倒时我根本没有清楚的思绪、根本无法辨认自己在经历什么,一旦开始梳理我就已经有所抽离。所以“理解”已经很足够了,理解也是柔软的心情,我心疼小猫心爱小猫时会有的心情。
也是因为这个,我才非常感谢🔮,他给我的确实就是我以前想象不到的东西,是自行车助动轮,我借助这样的体验才开始去独立地爱自己、独立地寻找快乐。(所以,ok,非要说“让自己变更好的”恋爱就是“给自己找爹妈”我没办法反驳。但我觉得这很难听。)

四月读书:《不原谅也没关系》

★第一本针对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自我疗愈完全指南 ★全球数十万读者推崇的心理疗愈经典 ★全面的分类与说解,直接点破易被忽略的心理创伤 ★提供有效、可行的焦虑与压力缓解方案 ★值得反复研读的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创伤事件不仅仅包括偶发的、严重的刺激性事件(如战争、天灾、恐怖事件),还包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羞辱、贬低、欺凌、背叛、情感忽视、过度控制等伤害。这些伤害或许你难以诉说,但带来的创伤却可能远甚于单一事件。 有太多的人因为忽略了这样成长过程中的创伤,“莫名”地产生了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上的痛苦,甚至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 本书作者皮特•沃克是享誉国际的创伤疗愈大师。他曾患有严重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CPTSD),根据自身的疗愈经历和三十多年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他写下了这本经典之作。在书中,他深度剖析了CPTSD的起因、症状和类型,并提供了有效的自我疗愈工具,以帮助读者打破在情绪、思维与身体层面的恶性循环。这种完整、系统的多元化疗法,让读者更容易看清自己的状况,突破盲点,取得疗愈进展。 本书受到了创伤患者极高的评价,同时也作为宝贵的工具为心理工作者所采用。 不是所有的伤害,都应该得到原谅。 摆脱束缚,治愈创伤, 你受过伤,但你不必继续痛。
book

中文书名指向的内容其实到书的第十四章才出现,我觉得我在是不是原谅上想法很明确,差点为此错过了哈哈……
不过,错过了其实也没关系,心理自助书多看几本,值得摘抄的知识性内容其实就不多了。

心理自助,作为一种体验

只是作为一次机会 / 体验我觉得本书还不错。
人在阅读中可以停下来,在支持性的话语里一点点揭开回忆,在相对安全、自主选择的环境里宣泄一些伤痛,想原来当时是这么回事,体会到对过去自我的怜惜。

书的开头还没提到什么具体信息,这时我就已经处于紧张状态了。止不住眼泪,很害怕,觉得读得好细碎、好辛苦,什么词句都可以触到我的伤口。但还是想要读下去。
可能就是因为我不想要那些事被揭过去——虽然回忆起来会痛,虽然我已经不想借此谴责谁,但还是可以从一次次回忆和重新诠释中获知什么:原来事情是这样,原来我错怪了自己,有些时候,我也会想到当时我无法理解的、事件对方可能的心情和动机,倒不是说就此原谅了什么的,但这样可以减轻伤害在我心中作为“不可理解的强力”的性质,不至于那么无稽或残酷。如果没有新想法,仅仅只是回忆也好:我真的很委屈,我觉得不可以说这些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我需要承认不止一次,我不要草草过去。
如果不配合阅读或书写,我可能只有夜半睡前才可以心无旁骛地去想这些,而不会太快地被分神打断哀悼,可在那样的时刻我的睡眠会被搅得一团糟……住集体寝室,和室友的床都连在一起,也不太可能在人家入睡时畅快地哭。挑别人不在床上时反而还好一点。

我可以告诉自己现在的环境不一样,让自己从应激里慢慢舒缓过来,在可控的条件下练习安抚自己的方法。我的激动很大程度来自恐惧、恐惧会左右我的生理反应,所以知道不需要害怕了很重要,不那么害怕之后事情真的会变好。
这是我现在对于自己为什么还在看这类书的解释。

我喜欢这本书什么地方

这本书值得推荐的理由大概是,温和,有很多供跳过的指引
之前我吐槽过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的小技巧可能有用但是他太男了,这本书就好得多,没有咄咄逼人或自以为是的口吻,讲很多话都会先说无法接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强行要求接受很不公平)、可以跳过,我们还有其它工具;或者如果回忆到这些让你不舒服了,可以先跳到某章某节试着安抚自己。
大概为了方便这样跳读,书中的“工具”集中在靠后几章。前面只是讲一些方向和思路,并不会没两句就急躁地要你立刻做一百个练习。
它不是特别具体,但循循善诱,向我介绍“如果…”可以选择的支持,这不会因为言词简短而显得唐突、让我觉得不适用不被看到。

作者会节制地提到一些他自己的遭遇,很像在对话了。我的意思是我不需要从对话里学到什么,对话这个过程就可以抚慰我。
他会说到自己的创伤,自己尝试过的方法,以及虽然已经很好了,但可能在什么时候还是需要认真应对,还是会害怕,而又有什么东西已经无法伤害自己。我们都有被伤害的经历,我们的疗愈过程都是磕磕绊绊的,走几步又退几步、但总归进行下去。没关系的。我喜欢书里这个比喻:疗愈的拼图。因为是拼图,所以顺序不重要,所以还无法作为整体观看不重要,有一点点的发现就是一点点的进步,就算拼的时候暂时出现了不太对的轮廓,也不重要,继续拼下去就好了。

书中有的方法包括想想对自己友善、或可能对自己友善的人,他说“像是我,我就会友善地对待你”,这让我觉得温暖。

作者提到并批评的,像空白镜子一样的咨询师也正是我对咨询师敬谢不敏的主要原因,我无法接受在一个滴水不漏的人面前一直展示脆弱,那只是在重复小时候的伤心事,让我猜疑和自厌。我很高兴有人想法和我一样,他说那样不对。
之前读《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我最喜欢的点就是作者说了很多她作为咨询师的“不完善不周全”。但《也许》不会改变我对心理咨询师的抗拒,因为书里的这些表露看起来不会在现实里出现。《不原谅》倒是提到,心理咨询师也有很多不同类型、不同信念,有的是会适当自我表达和反馈的。

还有喜欢的地方:

  • 有时候内疚也是披着伪装的恐惧。
    我经常感到孤单,小时候还多少有点强迫地,总会给前朋友写不会发出的道歉信,历数自己的每一点过错——其实很难算我一个人的错误,和前朋友也是和平分手(?),但在孤单的时候我会感到浓重的自责,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关系到了这一步。我害怕我要永远困在此刻的心情里。
  • 原谅既然是一种爱的感受,那也和爱的心情一样短暂、会变动、不是时刻都最激昂。
    即使是真的原谅,此后又时而产生埋怨,也完全是自然的。
  • 内在审判者的声音不是自己的声音。
    当然我们在比较强大之后可以考虑也接纳内在审判者啦……不过其实也完全可以不!那些批评不是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以对它们表达怒气,这不是不接纳自己。
  • 可以为自我保护而骄傲。
    其实我一直都很棒了啊,不只是这几年才学会照顾自己的。我以前会把自己还是可以享受一些事一些交往当作还不够痛苦的例证,好像应该证明自己很痛苦才值得帮助和关心。但其实我在接受不穿 bra 接受棉条接受洗衣机洗内衣这些上非常从善如流,就是,感觉这会让我舒服就立刻做了,这就是一种自我关心呀。只是这几年学到很多具体的方法,照顾自己的拼图拼出了主体而已,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的。

贴一下书里说要经常告诉自己的话

我:!这不就是我对猫的心理……猫教我怎么去爱……

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
你是个好猫(人)。
我爱你本来的样子,并会尽我所能永远站在你这边。
每当你感到受伤或难过的时候,都可以来找我。
你不需要完美,我一样爱你并保护你。
你的所有感受我都愿意接受。
我总是很高兴见到你。
你可以生气,我不会让你在生气时伤害自己或他人。
你可以犯错,错误是你的老师。
你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寻求帮助。
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品味。
你的样子真让人赏心悦目。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并且不必喜欢所有人。
你可以时不时地感到困惑和矛盾,也可以没有答案。
你让我感到非常骄傲。

本来写在读书的标题下,更私人的话

可能触发亲子创伤。

看到遗弃感的部分我会一直想到妈妈一直哭(爹缺席到我对“遗弃”没什么感觉…小时候就不觉得没他在有什么不对,我对他的恨来自其它原因)。其实对小时候这些事我已经跟妈妈谈过几次了,妈妈很内疚,我没主动提的时候她也会说自己做得不好。我真的不怪她了,她当初是真的不懂,她付出很多,也真的改变很快,现在早就不是那样对我了。好像在线下也可以跟别人说出口,但是写成文字讲好困难……

⬆️阅读中我写了这个嘟嘟。然后,到五月中我其实已经在象上说过两次以前妈妈让我感到受伤的地方了。

折叠:⚠️可能触发亲子创伤。 一次是夏天。
当时可能因为低血糖,我常在空调开很大的环境里眩晕胸闷站不起来,强撑着会眼前发黑。当时去学校前坐车就是这样,从家走去车站的方向和要坐的车行驶方向相反,上车后公交车还没到我家的位置我就已经站不起来了。三站路上了两趟车,眼睛前面全变黑了,下车后缓过来给妈妈打电话,她急躁地说别哭了、再哭瞎掉就好了。我回家就盯窗户看了很久,跟姐姐发消息说好想死。
我知道妈妈是关心则乱,但我无法体会到。我非常相信她的爱存在,但当时我也认定,这份爱是给她女儿这个身份、而不是我这个人的。

刚刚养猫那段时间我常想起来这种感受,这和猫带给我的刚好相反。捡到猫而不是购买猫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猫当时是个很小很小的宝宝,却形单影只地在露天地方咪咪叫。姐姐先看到的她,给她装了一碟奶,又把她放进一个鞋盒。然后姐姐就给我打电话,我过去不过花了五分钟,那个碟子已经被路人拿走了……我蹲在她旁边待了一会儿,没有直接下手去抓。中途有事离开几分钟,回来连鞋盒子都不见。带猫回家后我去医院问应该怎么喂养,医生说要每四个小时用注射器喂一次奶,我是带着感恩的心情去这么做的,她让我感觉被需要。她正需要我,除了我没有别人了。

这本书写到“感恩”心情会让我想到,这就是我猫能给我的感动~

一种平静的感觉像温柔的海浪一样洗透了我。我体会到一种联结,感到万事万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们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我感觉自己正在用所有的感官体验这一刻,我从未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能如此丰富。
我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感恩之情,那种感觉就好像在最深的层次上与生命本身有了联结。所有的生活际遇和我认为的问题在那一刻都显得苍白与无足轻重,我的心中只留下了最纯粹的爱。那种感觉真像是一种恩典,尽管转瞬即逝,但它给予了我足够的养分和希望,让我可以继续前行。

折叠:⚠️可能触发亲子创伤。 另一次是说我们吵架的事。
以前我们吵架我一激动,她就厌恶地说我这样像爹(。)我会,崩溃,只想尖叫,但接下来做什么都像是在印证她的评价。
在我生病前她表达自己感情的能力很差,是她需要学习,但当时我只能理解为我的情绪太满溢太脆弱。后来我在豆瓣上看到各种科普隐隐觉得自己的症状就是抑郁相关,也不敢说我需要去看医生,因为那就应验了我精神有问题。

可以写出来,也是一种进步呢?很多话,虽然我写的时候会狂哭,但是被友友安慰时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感觉已经过去了……
可能这种“过去”的感觉是需要表达来辅助得到的。因为整理出来了,不那么未知而可怖了,这件事情不再和其它痛苦结合得那么紧。不是丛生的,不是乱麻或死结,而是已经织好的一个解释。它们有感情的血肉,但使用理性的框架……借助前面“疗愈的拼图”这个比喻来说,拼图主体已经拼好了,我更难把它看成还是混乱时会错看成的样子。我体验到的是另一种情绪,仿佛更纯净的感受……我同情当时的自己,脑中没有话语就落下泪来。联想和恐惧都被限制了。所以哪怕我不主动做修饰和隐瞒,还是原原本本说我记得/我看到的一切,也不会那么脆弱,唯恐表达造成一点误解。

而且,在我把它们拢成语句前,这些片段和,反例,在我意识里都是一些孤立的碎片,变成一个论断后反而可以质疑了……形成一个基点,在这之上我可以更深入地想想这些事。反例不是要我忘记伤害,而是提醒我我的童年还有很多快乐的片段,这些记忆可以是我的宝物。

折叠:具体的快乐记忆。

比如说,我印象里妈妈很少跟我玩。我小时候经常请求她陪我下飞行棋或大富翁什么的,被拒绝之后只能上网找陌生人。我也很想要她陪我玩泡泡堂,但反而是她偶尔拜访的朋友陪我玩过两三次……别说玩了,小学要求家长做的事都是我自己在做。我生日最期盼的事情是妈妈可以来接我回家,没有实现过几次。
我之前想到这些会很伤心……连带着想起很多不公平的责骂。还会想到初中的时候姐姐也不怎么喜欢我,我其实是知道的,我们一起去上学她都不让我进她家门,我每天都在门口小空间里转着圈干等十几分钟。她们现在都对我很好,前几年我住院时是姐姐几乎一夜没睡陪伴我看护我,在我自己都困得迷迷糊糊的时候紧张于我怎么抽动了一下。我还是爱妈妈,但我没办法像室友那样眷恋家人。爱姐姐,但也意识到小时候我跟中别人有在重复和当时姐姐的交往模式,我偏爱某一个同学/网友,心知肚明并默许对方对我的轻视。不这样对待我的人我反而没那么喜欢,或者干脆转变为恋爱的感情。
我会伤心,为什么不可以在我小时候就对我这么好……

月底和室友一起玩黄金矿工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和妈妈是一起玩过这个的!过场没买东西就被 NPC 咒小气鬼喝凉水都塞牙——这个是我们一起玩时我记住的事!跳棋,好像也是她先教我规则我再去 QQ 游戏大厅玩的。这么说她还是会和我一起玩的。不管次数多寡,这些记忆里我还是快乐的。
虽然没有一起玩泡泡堂,但是我一放学就玩网游不写作业妈妈也不会批评我……我作为小学生还在周末玩尼奥宠物到凌晨呢。而且,也不是妈妈不管我呀,那时候她就在我背后拖地。这些都是我同学不被允许的自由,同学看电视都要争取的……
我会想到我喜欢的娃娃、我喜欢的童话书、我喜欢的裙子……这些都是妈妈给我买的。小时候我们生活的地方离图书馆很远,可我喜欢看书,她带我去找附近的书店看能不能交押金借阅。她还会带我去拍大头贴,我的超级萌萌童年照片就因此保存下来了!——跟别人拍的感觉不一样嘛。还带我去玩广场的游乐设施~我小时候特别喜欢一个充满海洋球和各种滑梯的空间!可能她没跟我玩游戏也是因为没觉得桌面上或电脑上游戏有多重要!科学课要养蚕我很害怕,她也会帮我照看。

我需要知道我拥有这些。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