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七月小结

还是不想写 description =A=

写短评发嘟嘟的时候我都会想这一点那一点我要留到博客里写,但是最近状态不好,还是就这么发吧,以后有机会再展开——是这么说,不过,我有非常多碎碎的笔记草稿,我现在不太清楚,如果它们已经足够我以后唤回记忆、了解此刻所想的话,那么整理到博客发出来还有什么意义。虽然我知道情绪好的时候我会说再看一遍就是意义、说就是意义……

六月下旬有考试,读后博客月中就发了。但下半月我只读了一本书,也没什么好特地开个页面的,直接复制粘贴标记内容更到那篇小结里了。

读完

《明亮的夜晚》

我有一个愿望,想写一写妈妈或祖母,很久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的故事。 一部女性版的《活着》,四代女性的友谊、抗争、泪水与欢笑 韩国最大网络书店22万读者票选“2021年度之书” 第29届大山文学奖获奖作,天才作家崔恩荣首部长篇小说! 女人们不再是仅供同情、怜悯的角色,也不再是装饰男人壮丽生活的配角。 她们是自己,生如草芥,彼此搀扶,尽全身之力对抗荒诞的时代。 ------------------- 和丈夫离婚后,三十一岁的我独自来到海边小城熙岭,却在那里邂逅多年未见的祖母。尴尬和沉默之后,孤独的心一点点靠近,我和祖母成为相互倾吐心声的朋友。在祖母家老屋的旧相册里,我发现一位和我长相非常相似的女子,依偎在少女时代的祖母身旁。 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逐渐从一张张黑白相片中,从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中,从久远的回忆里,穿过女人生如飘萍、命如草芥的时代,走到我面前。 经过曾祖母、祖母和母亲,来到我身边的故事, 她们的人生在我的眼前重现。 现在的我能够触及她们吗? 正如过去无数的我组成了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也能见到过去的无数个我吗?
book

短评我没怎么写,其实是很喜欢的。
这本的名字和封面我都喜欢,只是一直拖延着不想打开。因为我不愿看“长辈的故事”,不喜欢沉重的、充满苦难的氛围,不喜欢从小学就在教的去了解“先辈”的义务,也不喜欢亲情描写里那股“理所应当”的气息。有人看完会想去了解自己家阿婆故事,而我看到这样的评价就更逃避。对于和自己的亲戚谈话,我一是没有感情没有兴趣,二是想象都想不出来、完全不相信这样对话的可能性。
但这本小说的叙述并不滞重。讲这么近的事,用那么寻常的口吻,都不像是小说。近,又没有痴迷地放大凝视溃烂的细部,是一种,非常日常的、允许喘息的近,克制住渲染和煽情。讲述里对正进行的痛苦始终保有距离,主角几乎不怎么描写自己受到冲击的“当下”。这些创伤都被藏入时间线的断口,她在沉默中独自清洗,然后继续叙述。只是保持干燥、等待愈合的时候还是会痛,感情自然地流溢出来,自然地动人。这样的写法本身就是角色性格的一部分,像宁静中涌动的天空。我说不上来什么,但好喜欢这样的静水流深。

折叠:说自己的事。

因为书中谈话的亲近和美好,我也在阅读里试图想象自己和婆婆谈话,这个想象屡屡失败。我会想,牵住祖母和主角的线毕竟是她们共同关心妈妈,爹那边的亲戚行不通的。书里好多次提谁和谁相貌类似,感觉很强调血脉的“脉”字,那种接续的感觉哦。而我的生活里“血脉”没有重量。我是一个孤立的点,或许和妈妈之间有一根线段,就这样了,我找不到向前的射线,往后的我也不想延续。可能因为这样,这些亲近在我眼里好像灌注魔法……是我“看来的”感情。
不过,类似的谈天氛围我可以从妈妈的朋友身上找到。我可能有一个新雨大婶,可能这更好。

相貌相似的情节还让我想起来现在会有人说我和妈妈长得像。我自己对这些没什么感知能力,认识过我会错以为是同一个人的母女姐妹,相似度在这之下的我就看不出了。但记得小时候我为“像谁”很伤心过,每次别人说到这个我就会要回家跟妈妈说,我希望这个“像”让我显得和她更亲密,可她总要说我哪点像爸爸哪里像爷爷,我很委屈,是之后才遇这个话题就说我谁都不要像,我跟你们都不一样,我就是我自己。现在跟妈妈讲她倒是都忘记了,她说我一直都知道你是更像我的呀。
我有为自己的卧蚕/眼袋格外宽困惑过,初中上网看到帖子说单侧咀嚼/单侧卧会导致脸部不对称,也会有是因为自己“做错了”才导致“不自然”恶果的感受。现在看以前和妈妈合照想到这些,感觉真的很奇妙,照片里我们两个在一起就“对称”了,这怎么不自然?

《我的第一本手作品牌經營教科書》

自我風格建立‧價格定位‧鐵粉經營‧強效行銷‧活動推廣 達人們熱銷不敗的訣竅,不藏私全揭露! 身為手作家的你,是否也有這些煩惱? □ 作品沒有比較差,但為什麼賣不出去呢? □ 要怎麼維持每個月銷售額的穩定? □ 如何吸引新粉絲和回頭客? □ FB、IG、Line、部落格……這麼多平台要怎麼經營? □ 價格該怎麼訂會比較好? 在進入手作市場門檻已經大幅降低的今日,光憑作品可愛、照片拍得好、善用社群平台行銷已經無法得到客戶的青睞。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要想成功持續以此維生,身為手作家的你絕對需要「品牌力」來綁架顧客的心,讓他們忍不住說出:「就算比較貴也要買你的作品!」「即使要等久一點也沒關係!」 在本書中,手作品牌經營專家松戶明美老師,集結豐富的成功案例,一次解答所有手作賣家最想知道的長銷秘訣,讓你不只會「做」更會「賣」,快樂走出自己的路!
book

Emmy 的博客推荐过的,人家的好奇心是这样,根本没有做手作也看这样名字的书……感觉就是,因为大概内容已经知道了,细节上我又没有实践的空间,光是阅读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觉得可以更凝练。
这篇博文里对本书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友友请点击查看!(我好喜欢她的博客啊!*滚动*)

《迷宫饭》

  随着一次大地震坍方后所露出的墓地入口,一位枯瘦如柴的濒死老人从中步出,自称是千年前早已灭亡古老帝国黄金之国的国王;如今这座王国受到诅咒、落到强大魔法师的控制之下。“谁能击败那位魔法师,我会将一切赠与给他”说完这句话的老人随即化作尘埃、随风而逝。一场由冒险者们谱出的迷宫冒险于焉展开。
book

我一开始是不感兴趣的,因为我:

  • 不喜欢看美食(好像说过了)
  • 不想看男主角故事(尤其是短发的)
  • 对长得像人的猫兴趣也不是很大(题外话,我不反感动物塑,但看很多塑都会让我想,哪里像啊……)

看下来发现:

  • 这部漫画用的不是那种强调奢侈和精致的食物描写,一开始选择做魔物饭的理由就很切实。感恩美餐,但索取有度,还做种养循环(是一座有机迷宫来的)。这些原则可能容易像教训,但漫画描绘得很有乐趣。
    与魔物的相遇也充满一种……博物的乐趣。整个旅程就专注在探索和感受上,日常的好奇心完全没有被魔法这样的设定糊弄掉,解释得周全、奇妙又合理。路上遭遇魔物,也不能说人家就是为了作为魔物而存在的吧,就算突然变异,过了这么多年也该有个生态才好——就一路聊聊异界豆知识,杀人植物是为了给自己堆肥~研究发现鸡蛇的哪一边才算头~非常可爱。动植物类魔物还好说,我玩博德之门经常接触魔像,看到魔像那话标题就沉默了,这怎么吃啊,感觉像看人说要吃一层楼高的蜡笔混合橡皮泥啊……也感受了一下书中常识“魔物,不是用来吃的吧”的心情……看到后续处理就,恍然大悟,好有道理……好机智……
  • 只有靠近结局的部分莱欧斯主角地位显著(那时候我两天刷完十三卷了都……回不了头了)(也不想回),他队长归队长,完全没有占到主导的。甚至看前几话我还觉得玛露西尔才是主角呢……
    队伍相处模式也我很喜欢!超级懂预期违背而且做得很自然的一个书……简直一步一萌……(被队友嫌弃的莱欧斯本人也很萌的……虽然我还是不喜欢短发!)
  • 猫。我好像一开始还有点抗拒,入队那部分剧情我都感觉太人了没有很猫。是在猫故事专线(?)结束后,不知道从哪刻起就接受了这个设定……看《白日梦时间》里猫猫被窝测评可爱可爱可爱 >w<

《古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蕴藏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力量。 通过破译文字,我们得以走进5000年前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了解他们奇特的思维方式。 ·古埃及人如何看待生死? ·他们如何与神灵沟通? ·为什么名字对古埃及人来说如此重要? 在这本小书中,威尔逊教授将从古埃及文字的起源出发,带领我们认识、读写、破译、理解象形文字,领略埃及语与埃及艺术的魅力,揭秘古埃及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 ◆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系列丛书,堪称镇社之宝。 ◆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雅思、托福真题来源,多所世界名校的专业入门读物。 ◆由各领域闻名世界的专家撰写,国内专业学者翻译的通识读物。 ◆既是专业级,又通俗易懂,毫无阅读障碍。 ◆翻开本书,三小时读懂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译古埃及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book

是在 TL 上看到别人的摘抄去找书读的,感觉就很新奇!

字符通常是从右向左书写和阅读的,但有时候也会从左向右读,特别是出于审美目的时。铭文既可以水平书写,也可以竖直书写。埃及语在形式上是灵活多变的,很容易根据书写的地方进行调整。埃及语中有具象的符号,比如动物、鸟、男人、女人、蛇或鱼,它们通常都是侧面的,这意味着它们要么朝左要么朝右。为了明确从哪个方向阅读铭文,所有的符号都朝向同一个方向,应从面朝符号的方向开始阅读。看下面这句话就足以了解应从哪个方向阅读了:

从右往左读的情况例图

第一个符号是系着细绳的牛奶罐,它是表示两个音的双辅音 mi,听起来像是“mee”。第二个符号是芦苇,它是单辅音“ee”,在这里当作 mi 的音补。第三个符号是鹌鹑,是另一个单辅音 w,发音为 “oo”。这三个符号使这个单词听起来像 “mee-oo”,这是 “猫” 的拟声词。第四个符号(最后一个符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是一个坐着的猫的形象,它的尾巴在背上卷起,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猫和许多猫形的青铜小雕像那样。这个符号 “限定” 了整个单词的含义,但它不发音。

限定符号例子(猫)

但读前两章的时候就产生了,这两处不会就是全书最好玩的内容吧,这样的忧虑!
因为感觉有点考试复习资料的味道呢,不太管读者接受能力,也不太细说,进行一个综合的,灌知识……经常有术语或信息在后文才得到介绍,前文却已经平淡地用到。这部分我读得非常缓慢,看完书翻短评才知道不止我有这样的感受。

撑到三四章就比较具体有趣了,我很爱读。用到的前置知识好像就是上面摘抄的这两处,所以我觉得可以试试直接从第三章开始看。
第三章展开来讲符号的设计和排版:有着自由阅读顺序的文字怎样完美地与图像相融互补而又保有其功能性,圣书体应用场景里文与图的密不可分:“文字为场景和细节提供了语境,然而巨大的场景亦在一段宏大的铭文中起着限定符号的作用”。讲了效果也讲了一些达成效果的操作细节,举的例子我都特别喜欢,难以筛选,恨不得全部粘贴过来……就,都不贴了(。)
第四章从伊西斯骗取力量的故事开篇,说到名字被相信是某种蕴含“本质”的存在,能够把名字“固定”下来的文字于是也成为一种巫术的媒介——画出来的形象要离人的本质更远一些,往往只是符合社会阶层和地位概括的理想,要让形象和人建立起关系,重要的是在旁边写下名字。巫术里的手势、舞蹈、咒语、烟雾和法器都不足够,还需要借助文字的神力。这种对文字沟通形象和本质的想象还让人担心象形文字中的动物是否也能借此复生,在铭文里预先将动物形象致残……非常奇妙,有献给鳄鱼神的赞美诗全用鳄鱼形象的文字写就。

第五章也还行吧,书吏和书写的地位,在这章开头终于说了圣书体和僧侣体到底是怎么个书写流程。
第六章是破译的历史,过完商博良这部分我是快快扫过的,因为感觉认真看了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第七章是现代的翻译和传播,主要是一个,升华,很短很短的。原来计算机里做出相应字体对研究很重要。

A Kind of Spark

Perfect for readers of Song for a Whale and Counting by 7s, a neurodivergent girl campaigns for a memorial when she learns that her small Scottish town used to burn witches simply because they were different. "A must-read for students and adults alike." -School Library Journal, Starred Review Ever since Ms. Murphy told us about the witch trials that happened centuries ago right here in Juniper, I can’t stop thinking about them. Those people weren’t magic. They were like me. Different like me. I’m autistic. I see things that others do not. I hear sounds that they can ignore. And sometimes I feel things all at once. I think about the witches, with no one to speak for them. Not everyone in our small town understands. But if I keep trying, maybe someone will. I won’t let the witches be forgotten. Because there is more to their story. Just like there is more to mine. Award-winning and neurodivergent author Elle McNicoll delivers an insightful and stirring debut about the European witch trials and a girl who refuses to relent in the fight for what she knows is right.
book

前三章我看得有点不耐烦,觉得角色都很刻板,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看这本书,后来才逐渐被打动。不过一章其实不长,可能我读英语慢也影响了前面的阅读体验。

把女巫和自己、身边的人、一切仅仅“different”的人类比,比得很简单但很有力,很好。
把鲨鱼和海豚用来比喻不同类型的人时会说一些武断的话,我容易腹诽哦是这样吗……但说到死和封闭五感的冲动也很动人。
不觉得最后的演讲多有说服力,不过在故事讲述中要表达的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这里就是收个叙事的尾。

此外我在意的地方是,强调“去病化”。
Addie 说她是 autistic,否定 with autism 这样的称呼,因为觉得她只是从不同视角来感知世界,这不是可治愈或不可治愈的疾病。有个短评说,“To avoid labelling a person”,伊今年在精神科课堂上学到的恰好相反,比如该说“a person with diabetes” 而不是“a diabetic”,该说“a person living with bipolar disorder”而不是“a bipolar”这样。
我感觉区别就是有没有在把这个当成要做治疗的病?后者的意思就是你只是生病了、但我不想用这个病来定义全部的你嘛。

阅读中我对 Addie 的母父产生过意见,不明白为什么已有 autistic 孩子还要继续生育。
之前我从马姐姐的朋友圈里看到,有很多带孤独症孩子的家庭会选择再生个“健康的孩子”来养姐姐/哥哥,或者让孩子结婚,“至少有个人照顾”,前者很不公平,而且再生出有障碍孩子概率不低,后者也不能算保障,其中会有强奸和强制生育。对于自己死了孩子怎么办,她被逼到想带孩子一起走这一步。
在看过这样的困境后,我无法接受去冒险赌命再生孩子的想法。但这种谴责建立的基础是我觉得这是病。生病的人没有错,“健人”的视角也未必比不一样的视角好,但是这样无法生存下去。
书里 Addie 和 Keedie 这样的情况是很 OK,她们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对她们的称呼上别人的想法不重要。但完全没有语言、几乎无法沟通的情况怎么办?去病化是不是会忽视后者的生存处境呢?这两种情况为什么要冠一个名字?

读完书后几天刷到了这位友友的科普嘟嘟,我觉得自己的困惑部分地得到了解答。
其中提到“高/低功能”的两分说法早已遭到淘汰,孤独症不是我想象的条形光谱,而是类似雷达图的样子,与之相关的特点是社交技能、感官敏感度、重复行为等。每个谱系患者受到影响的部分和程度都不一样。让我担心的那种情况,是因为孤独症可能和癫痫、智力障碍并发,是我把它们杂糅来看了。

科普嘟嘟的第一张图,点开链接还有更多内容

《再次绽放的花》

Twitterで話題になった「美容に目覚めるおばあちゃんの百合漫画」が連載化! 長年連れ添った夫が亡くなった。ひとりになった毎日を彩り豊かな日々にできるのは、自分だけ――。
book

陌生象友大力推荐的漫画,我不喜欢。
感觉表达得一般,大家其实都是好人,大多想法都能自然地实现(就是,主角需要什么就来什么了…?),生活很美好就平平地完事了……实在是很平很普通的一个故事,我都好想剧透概括一下是多么常见套路 = =+。
比较特别的就是年龄设定,不过其实没什么细节,不能让我感到“故事的真实”。
漫画里的主角形象,擦掉皱纹说是青年也没问题,这么画出来一是对“化妆是提振精神而非遮掩瑕疵”的台词没说服力,二就是,单纯的怪异……故事里有说过往和旧爱,但二三十岁的人这么回忆我也不觉得违和。提了更年期潮热,不过是路人配角的苦恼,对主角们来说都是过去的事了。有小孩,但也早早就分居了,家庭矛盾的情节,就是设置成哥哥弟弟我都不觉得奇怪?
和推荐这本的嘟嘟一样,我来看是带有“好奇老年百合”的心情,但是展现得就……明明我对老年生活一无所知,这篇以老年人为主角的作品却毫无我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最幸福》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於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在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個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安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短缺,電力,自來水和食物)。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的叛逃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它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作為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的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book

我之前只看过一些关于朝鲜的帖子和视频,都是非常破碎的只言片语,让我以为自己有所了解,但凭常识去衔接这些信息又总是对不上。
刷到一条嘟提及纪录片《我來自北韓我想回平壤》里根本不想脱北、却无法返回朝鲜的主角,我心中疑窦更深:逃出来不是要以性命为代价吗,为什么能有人想到中国就医就到了?朝鲜的生活不是食不果腹肉都吃不上吗,为什么即使这样还一意想要回去?
搜了相关资讯对具体细节都语焉不详的,我又另外点开一些谈及朝鲜的视频,仍然无法拼凑出较完整的认识,只是积累了新的疑惑,比如:
为什么去旅游的人支付的是人民币?博主生活在台湾,视频发布在油管,总不至于是替观众做换算。说是供给分配制,为什么还有光复百货卖零食?
说穿鲜艳的衣服会引人注目。既然喜欢这样衣服颜色、这也不违法,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还是穿得灰灰的?
走私是怎么回事,有人可以与外界物资交流(不是要冒死的风险吗?),但还是选择生活在这样的国家?
为什么有的脱北者出来后可以给家里寄钱、改善家人生活,可以陆陆续续接家人到韩国,而又有的脱北者家人因此被送进了集中营,有生之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出来?
……
这本书借由几个受访者的经历,以时间顺序,从朝鲜半岛的分裂到二零零八年,对朝鲜生活和她们从逃脱到融入韩国社会的经历做了梳理。看完之后,之前的困惑几乎都可以回答、也能大概捋清其中的因果了,这就挺好的。

对之前的部分问题简单回答一下,但我写完觉得这些话淡化了朝鲜人的处境恶劣:
由国家分配的也包括住所,什么阶级的人生活在什么地区的什么位置也是划定的,去其它城市必须申请,留宿她人哪怕一夜也是犯罪,更别说宾馆。所以作为橱窗的平壤里生活的就是最最富足的人群,甚至不需要特地指派演员路人。
收人民币售卖商品的地方本来就是开来赚外汇的。光复百货是国营商店,“一九九○年代到平壤观光的人提到,百货公司有时会在橱窗摆上塑料水果与蔬菜给观光客看”。
本土没有鲜亮的衣物,因为北韩生产的那种布料就很难染色,又没有私企工厂的存在。有的地方黑市里有卖,但非常贵,而且穿出去就容易被盯上吧。
对越过边境的人会因理由、时间、阶级、当时政策有不同的刑罚,“敌对阶级”的脱北者家属会遭到更残酷的对待……挨饿的人太多了,越界寻找食物的人可能只判几个月,不一定是进集中营或处死。集中营也有很多种,“北韩人有很多表示监狱的词汇,正如因努特人有很多形容雪的词汇”、“卫星情报显示,北韩的‘管理所’拘禁的人数达二十万人”、“几乎没有人知道‘管理所’内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人现身说法”,其它的监狱还有释放的可能。
边境地区也很容易被抓,而大多人只会说韩语,离开边境就很难赚到钱了。很多女人需要钱才可能争取到孩子的监护权。
纪录片里到中国求医的女人可能是是身处贵族阶级、又扣留家人在朝,像出差一样出去,更可能的是她的求医之路也走的“不法渠道”——离开的人未必对朝鲜政权已经看清,只是想生活下去。

书名倾向非常明显,我看书前疑心它并不会解答我脱北者为什么想回朝鲜的问题。但其实书里在说脱北者初到韩国的遭遇时用不小的篇幅讲了。
除此之外,书中还把目光投向了一些似乎因为在朝鲜才如此独特的纯真场景:在没有电力与照明的纯粹黑暗里,恋人手牵着手走在一起,“他会花几个钟头等她,也许两到三个小时。但这并不要紧。时间在北韩相当缓慢,而且也没有人戴表”。
我觉得这也是对受访者的尊重,不只有疼痛或谎言的回忆值得被说出来。

但是,书中在前面的部分只说作者访问了故事中的一方,还强调她对于“抛下”另一方逃离的怅然,刻意把另一个人也已脱北的事瞒到接近结束。却同时非常频繁使用他的视角讲一些很细微的东西……
让我无法理解,到底想不想先瞒下这件事?想瞒下就别用他的视角啊。不想瞒的话就不要遮遮掩掩绝口不提和他也有访谈了啊。在这个,标榜纪实的书里,在明确提及男方也要离开朝鲜之前,以他为中心展开的叙事都让我阅读中满心疑窦,担心作者在进行一些经历的拼贴和夸张……

书里还让我感慨的一点是说,一九六零年代的朝鲜看起来颇为光鲜,中国境内有数千名朝鲜族为了躲避大跃进造成的饥荒逃往这里。

《花衣魔笛手》

传说的出现,往往会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既然说不出口,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把传说变成故事,隐晦地流传下去。 ※ 日本“西方社会史”研究第一人阿部谨也代表作品 ※ 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以东方视角观西方社会,以理解之同情深入人类的共有经验,带来不同的智识体验 ※ 好看好读,五十余幅图片直观感受遥远的中世纪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欧洲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 故事发生在德国小镇哈默尔恩。据说这个地方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无奈地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阿部谨也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侦探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不管1284年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哈默尔恩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的内心。当接近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阿部谨也
book

挺好读的,结构很清晰,发问很切要,我没啥历史地理知识也能读下去。内容我也喜欢。除了拿传说来探案的好奇心外,以探究传说的源头和流变为线索,解释和展现的是在各种进步、革新大事件里位处无限边缘的“庶民”生活:因为“传说是民众自身的历史”,如果不把传说当成玩物似的典故、政治口号里的旗子或靶子、宗教教训中的工具、任由读者天马行空的寄托,就要去看故事发生的地方还发生了什么,那里生活的民众在经历什么,故事被记录、演绎、传播的时候,环境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接连遭受歉收、严苛税赋、疫病、饥荒和战争的平民,没有童年概念的孩子,存在本身就受歧视、同时被身份制和金钱原则驱逐的未婚母亲和寡妇,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农民,没有土地而四处流浪、不被信任没有权利的流浪艺人,连释放压抑心情的节日狂欢都不被允许参加、还要承受更深痛苦的贱民……这本书关切的是背负这些身份的人的生活体验。
所以,在提及“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实指在移民定居一段时间后可以获得市民权后,讲到这一看似的解放“至少不适用于此前就世世代代生活在哈默尔恩市内的佃农”,引读者在哈默恩的街巷里穿行,提及地标不只为说“这是传说中孩子们的行进路线”,也描绘城市不同区块里属于不同阶级的房屋差异。写意象保留和更替,不仅仅说某个故事和某个故事融合,还说到为什么被融合——“吹笛人”和“捕鼠人”在现实里的境遇、人们心中的形象相同——说到不同时代即使承受类似苦厄的人们的情绪不会完全一致,所以传说会有新的面貌,而经年里口头传递中始终没有丢掉的母题,是因为类似的威胁还在生活里制造恐惧。
书里在详细介绍(当然也批评)最广为接受的维恩移民说后,讲这个逻辑上不完美的假说之美在于不傲慢的真实关切:“构成这一假说的每一幕都拥有唤起人心中某种画面的力量,它在这则传说的无关之处触及了‘人的命运’”,这也是本书自身动人的地方。

《和路邊的野鳥做朋友》

野鳥,是距離我們最近的野生動物 但我們其實一點也不了解他們! 「啾啾啾!」「嘎嘎嘎!」 鳥兒們到底在講些什麼? 讀了這本書, 你就能聽懂牠們的語言,知道牠們在想什麼 與路上的麻雀鴿子烏鴉交朋友! 可愛到讓人愛不釋手的超萌四格漫畫 × 專家拆解野鳥祕密的知識短文 小巧可愛的麻雀或綠繡眼,常讓人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烏鴉, 或是威風凜凜、令人生畏的老鷹, 在插畫家松田佑香的巧手畫筆一揮下,統統化身Q版超萌小傢伙! ◆鳥類專家+漫畫家聯合打造鳥類世界小劇場 麻雀、鴿子、燕子、烏鴉、綠繡眼等等,都是常被我們忽略的「背景」鳥類,但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只要願意停下來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身邊的這些小生物不僅可愛又聰明,而且各個都很有戲、超有事啊。 本書由日本鳥類權威川上和人等人編寫,透過專家拆解生活裡各種常見鳥類的生態習性,分成生活習性、進食、愛情、哺育、身體構造等共83篇短文來介紹,再由知名漫畫家松田佑香為每篇短文繪製四格漫畫,用可愛明亮的筆觸為各個鳥兒鮮明的個性,呆萌天真,心機深沉,滑稽可愛……生動地表現了鳥類世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愛恨情仇,讓知識變得輕鬆又有趣。 ◆你不知道的野鳥祕密 就拿麻雀來說吧,臉頰上的斑點可是大有玄機,斑點越大,代表越能吸收氧氣,身體也越健康,而且這樣的麻雀通常桃花也會越旺;麻雀會模仿其他鳥類進食的技巧,也會挑在昆蟲特別多的季節把孩子養得頭好壯壯;還有,牠們深諳「最危險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道理,膽子大地直接在天敵老鷹的巢穴裡養兒育女……。 我們都知道烏鴉是聰明的鳥類,但其實牠們不僅會用惡作劇趕走老鷹,甚至會偷人類的衣架來築巢,會利用螞蟻洗澡,但聰明歸聰明,牠們卻也是有前科的都市縱火犯……。 鴛鴦這種鳥兒的深情與專一,其實為期僅僅一年,過了繁殖期就各自紛飛,找新伴侶去了。「只羨鴛鴦不羨仙」,這句話我們其實都誤會了……。 日本長尾山雀閒閒沒事或找不到配偶時,會主動幫親戚養兒育女,保家護巢,而且牠們還有一項技能,蒐集其他鳥類羽毛,做出軟綿綿的鳥巢……。 綠簑鷺會把小蟲或羽毛丟到水面上,裝成誘餌誘騙小魚;把蛋產在其他鳥類巢裡並不是杜鵑獨有的習性,其實鴛鴦和灰椋鳥也有托卵行為,只是牠們把蛋下在同種鳥類的巢裡。 ◆讓觀察帶來俯拾即是的樂趣 無論是在天上翱翔,那些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鳥類,或是身邊隨處可見的麻雀或鴿子,在科學家的眼中,確實都還充滿了未知的謎團,有待人類多多了解發掘。而這本書正是帶領你一起發揮想像力,練習觀察和思考的能力的好導遊,偶爾再為鳥兒配上不同的台詞與個性,更為本書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說不定,讀完後你會發現自己又更了解牠們了一些。 【本書架構】 第一章 常見但又令人掛心的小傢伙 第二章 進食就是生存 第三章 鳥類的愛情世界 第四章 養育鳥寶寶 第五章 有趣又驚人的鳥類身體構造 第六章 鳥類的鳥知識 本書特色 ★日本知名權威鳥類專家川上和人、三上可都良、川嶋隆義聯手 ★知名插畫家松田佑香將鳥類化身超萌角色 ★83篇「四格漫畫小劇場」+「科普短文」=有趣又淺顯易懂的鳥類知識讀物 名人推薦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理事長/方偉宏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插畫家/李政霖 作家/李偉文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 荒野基金會董事長、作家及生態攝影工作者/徐仁修 科普作家/張東君 ──聯手推薦 序 前言 鳥類學家/川上和人 閱讀圖鑑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誤以為自己已經了解鳥類的一切了,但是這真的只是錯覺──一個編圖鑑的鳥類學者都這樣說了,包准不會有錯。鳥類在天空自由翱翔,我們不可能掌握牠們生活的全貌,即便是觸手可及的麻雀或燕子,至今依然充滿了謎團。 因此,認識鳥的方式除了「觀賞」、「飼養」之外,還有「思考」這一路,而研究就是「思考」的一種,透過假說、實驗、觀察去思考鳥類的「未解之謎」是充滿樂趣的。這本書有一半都是在介紹這樣的研究結果,剩下一半的內容中,松田佑香老師賦予不說人話的鳥類生動又鮮明的台詞,這也是「思考」的一種。 希望各位能和我們一起樂在這兩種「思考」的過程裡頭,相信這樣未來在遇到鳥類的時候,就能夠以不同於過往的觀點來看待牠們了,你可以想像牠們行為的動機,也可以為牠們配上台詞,但願本書能成為這樣的入門磚。 漫畫家/松田佑香 大家好,我姓松田,真的是萬萬沒想到能和川上和人老師成為共同作者!這次的邀約實在是無上的光榮,令我完全不勝負荷,在接到邀約後,我一直處於欣喜若狂、瞠目結舌、面無血色這種對心臟很不好的狀態,終於也走到了今天。 其實我本來就是因為拜讀了川上老師家戶喻曉的名著《鳥類学者 無謀にも恐竜を語る》(鳥類學者,有勇無謀地來談恐龍)受到極大的影響,才會寫出拙作《始祖鳥ちゃん》(始祖鳥),也就是說,我一直都是單方面受到老師的啟發,他對我來說實在很偉大。 諸位偉大的老師每一天都在進行鳥類的研究,每次看到他們那些令人動容的研究成果,我都會有一股神祕的衝動,覺得「我一定要把這麼有趣的『鳥事』推廣到全世界」,要是這種衝動最終為生物和各位讀者之間搭建起橋樑,那就是最令我喜悅的一件事了。 因此,我也希望本書能以淺顯易懂、又怪又有趣的方式,帶領世人進入不為人知的鳥世界,希望你們能輕輕鬆鬆看得開心。
book

这本我读着还挺喜欢的。我不太喜欢电影《大年》概括出来的那种非常在意数量为打卡而打卡的观鸟方式,这本主要是对日常小鸟的日常观察就很可爱。从小鸟吃花生那篇尤其能体会到那种~注目着的乐趣~

书是一个四格漫画后附相关豆知识小短文这样的构造,信息量刚刚好,不会太短不够吃,也不会太密难吸收。科普穿插吐槽,语气还比较萌~

喜欢尾羽上白色意义的这一篇,讲自然的多样:

草鹀从草丛中飞了出来,牠们的颜色与大小和麻雀很像,不过尾羽的两边都有一条白线,这个特征是草鹀独有的,麻雀并没有。
讲是这样讲,但其实也没有那么独特,白颊山雀、鹡鸰、白腹鸫和乌领燕鸥也都有白斑,金背鸠的尾羽除去中央两片,前端也都是白的。尾巴的白斑是很普遍的配色,在许多鸟类身上都能看到。
阖上尾羽时,白色并不显眼,张开时就会很抢眼,据说是因为猛地张开尾羽,就能吃到吓得飞出来的虫。实际上也有实验指出,吃昆虫的森莺科鸟类,白斑被涂掉后,觅食效率变差了。
「可是金背鸠是吃种子的吧?」
种子确实不会被吓到,所以这个白斑作战计划一定是想用尾羽吸引掠食者的注意力,好让本体脱逃。
「可是乌领燕鸥是吃鱼的,而且身处在没有掠食者的岛上吧?」
既然如此,就是想透过尾羽的花色,降低辨别是不是同种鸟的难度吧。
「感觉你好像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耶。」
不是啊,因为…… 大自然出乎意料之外地复杂,未必能用单一的理由解释清楚,真的啦,相信我,至少可以确定,尾羽是用来传递某些讯息给其他鸟类或生物的告示牌。

但是,读的时候能感觉到写作者是男的(贬义)。可能限于字数或因与女画师合作有所收敛吧,这本里还是若有似无的状态,不至于影响阅读。下面要说的《鸟有什么好看的》就不一样了(短评里有好几条都惊喜地提到这本,女网友们别太宽容了 = =),看了就能确定《路边野鸟》里这股闻得到又不好说的男味不是我的错觉,评论怎么光说他用二次元梗的……

《鸟有什么好看的》

用双脚步行、昼行性、靠视觉和声音沟通、主要采用一夫一妻制……在自然界,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动物就只有鸟类和人类了。 凤凰的不死传说因何而有? 红头绿鸠的头为什么不是红的? 乌鸦竟然是世界上第六种会吸血的鸟? —————————— 二次元妄想鸟类学,开讲! 从无人岛讲到外太空,从吸 血鬼谈到恐龙 ,一边爆笑,一边学到!鸟就是这么好看! ★日亚评分4.3!日本鸟类生物学类书籍登顶 时隔五年仍在榜上、持续大量加印 ★深受好评 媒体盛赞 意料之外的事故接连不断,独特的文体将故事引向高潮。——角川书店编辑 堀由纪子 形形色色的科研花絮十分瞩目。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能学到鸟的知识。——HONZ主编 内藤顺 ★生动插图与专业解说,感受全面科普之旅! 在开始阅读的五分钟内,我就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感到感到羞愧。——日本读者 尽管鸟类学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这本书确实激起了我对鸟类学的兴趣。——日本读者 这是一本中小学时就该阅读的书。——日本读者 ★幽默诙谐,二次元浓度超高! 不仅有趣,而且内容丰富、幽默,以易于阅读的风格介绍了许多关于鸟类的知识。——日本读者 我一般不看文字书,但我不敢相信这本书能让我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享受着愉快的笑声。——日本读者 ★便携平装,内外双封,带来别致阅读体验!
book

豆瓣短评里好几条说书名好内容不行,我没懂书名好在哪儿了,不切题也不有趣,看另一条差评才意识可能是,有双关性暗示呃😰……那样的话,这种趣味倒是跟内文很投契了:
总是在全不相干的地方用美女、看美女、和美女坠入爱河来举例还自觉很有趣,男味儿冲冲的。

折叠:怎么个男味儿摘录。

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不擅游泳,基本不会分布在海洋岛上。会在夏天跑到海边玩水的也只有人类了。毕竟野生动物平时就是裸着的,没有必要特意跑去看泳装美女啊。

每个岛的环境都同样适合鸟类居住,为什么有的岛有,有的岛却没有呢?太不可思议了,就跟世上有些男人桃花运不断,有些却没有姑娘搭理似的。

比起环境,被大海隔离才是这些岛屿失去笠原绣眼鸟的更关键的原因。这是连 “单身狗” 看了也会沮丧的结果,看来先创造邂逅异性的机会才是当务之急。

要是有初中生给作文起这么个索然无味的标题,怕是会被美女老师一通教育。我虽不讨厌美女的教诲,可还是希望起名字时能多用点心思。

问题是,如今的婿岛已经没有长喙树莺了。而且为了保护岛上的生态系统,人们最近刚把造成长喙树莺灭绝的山羊和黑鼠扫荡干净。此时此刻的小岛仿佛是一个没有男朋友也没有父母保护的美少女。亚种树莺若是有心定居,谁也不能阻止它们。

既然谁都有可能在打斗的时跌落山崖幸存,一面露宿山野一面发誓报仇,最终和被囚禁的美女坠入爱河,那我就把选择山崖的正确方法传授给大家,到时候也能有备无患。

要是你女朋友发现引擎盖上有白色的污渍,喊道:“哎哟,真讨厌……”
你完全可以耍一把帅,给她科普科普。
“NO,NO,NO,白色的是尿哦,旁边那些黑色的才是鸟屎,亲爱的。”
“理科生就是不解风情,我受够了!” 也许她会用看毛毛虫似的眼神瞪你一眼,扬长而去。
但她总有一天会感激你的。多亏了你,她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在新男友面前说错话丢大人啊。
哼,勾起了一段不太美好的回忆。

而且鹱有打地洞做窝的习惯,要是有老鼠钻进了鸟窝,它们根本无力反抗。假设你有个像女白领的邻居,平时爱吃水果。谁知有一天,她突然改吃肉了,朝你扑了过来……

所谓 “可再现性”,就是 “只要凑齐相同的条件,就一定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再举个例子:如果我说 “科学证明,美人鱼和我邂逅就一定会一见钟情”,那就意味着,我们无论邂逅多少次都会坠入爱河。即便转世投胎,我们也能终成眷属。

爱吃素的熊应该不太会把人当作食物进而攻击。只是,“在山里偶然见到人的熊” 和 “在路口跟人家撞个满怀羞红脸开启一段爱情故事的女高中生” 不一样,要是人的反应太大,熊说不定会因为受惊发起攻击。如果你遇到的是这种个体,装成没有敌意的尸体倒也不至于完全不奏效。

一开始,看人家两眼就很幸福了。可是时间一长便不知足。偷记事本搞清芳名;一路跟踪,查到住处;黑进电脑,看遍隐私…… 这就是大人的爱情。
想当年,我只要看几眼小鸟就觉幸福,连自家附近的鹎都能治愈我的心。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单 “看” 已经无法满足我了。为了寻求更强烈的刺激,我走上了研究的道路。爱得太深而变成跟踪狂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冲动。我们甚至可以说,“想要深入了解对方” 是一种纯粹的求知欲,也是科学家的本能。还好,我跟踪的对象不是女人。

美女吸血鬼不可能每换一个人都给口腔消毒,这也太不卫生了,不在意卫生的人也一定会因为传染病越来越少。只有警惕心较强的人才能顶住美色的诱惑,保住性命,留下更多后代。

世上有的是优秀的科学家。一边一篇篇发表着论文,一边用英语谈笑风生,一边和金发淑女亲切拥抱……看到这样的前辈,学生会有何感想?


这样满嘴跑火车的作者在讨论遇熊装死那章倒为别人滥用“科学”一词强调起言灵,让我觉得讽刺。

当然,能忍耐的话,书里还是有有趣的内容:
持续喷发了一年的火山岛仍有海鸟居住,熔岩边植物甚至绿意葱茏;去无人岛考察的准备和见闻;怎么应对外来物种,扑杀这一种就足够吗,为什么两种不同野鸟“自然地”杂交也要受阻止;环保科普的宣传策略……
所谓屎里淘巧克力 = =……

这书应该是一些独立短文拼成的,靠后提到姬鹱的一篇里很多话都是前面讲过的了(原来带“姬”字就是小体型的意思,作者特地提一句是顶着吐槽选定这个名字= =);还有些短文(国际会议不会英语)跟鸟的关系微乎其微,因为作者的个人魅力在我这实在不显,看完就纳闷:啊?真就纯屎啊。

《素食者》

亚洲首位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 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韩江在国家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的 致辞 编辑推荐: 1亚洲唯一布克国际 文学奖获奖作品 连续击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和大江健三郎代表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水死》,阎连科《四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本全球热门佳作赢得桂冠 同时,这也是布克国际历史上第一次颁奖给单本书(之前都是颁给作者终生成就) 2 享誉全球的现象级杰作,锐利如刀锋,把整个人类社会推上靶场。 荣膺韩国最高文学奖李箱文学奖、全球售出4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累计销量突破600万册。《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出版人周刊》等60家媒体年度图书。 3 韩国最具国际声誉作家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 像《素食者》这样精彩描写性与疯狂的杰作,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功。 ——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 4与《三体》并列选入十年十佳 2019年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同时入选的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 5 女性写作巅峰之作 入选《纽约时报》21世纪15本重塑我们思想和写作的女性写作杰作书单 6 借阅人数超过《82年的金智英》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于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针对全国845个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解忧杂货店》成为20-29岁人群最爱图书。 继《解忧杂货店》之后,《素食者 》超过话题图书 《82年生的金智英》夺得韩国原创文学借阅第一名,文学总借阅率第二名。 7韩国总统文在寅、BTS防弹少年团团长金南俊、red velvet金艺彬、GOT7朴珍荣、大势演员林秀晶真诚推荐 8改编电影入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最佳剧情片 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 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而随着她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极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螺旋进入她的幻想空间。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现在危险的努力将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素食者》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揭示出强烈反抗对女主人公和她身边所有人的冲击。这本凝练、精美而又令人不安的书将长久萦绕于人心,甚至潜入读者的梦中。 ——国际布克文学奖主席博伊德·唐金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 像《素食者》这样精彩描写性与疯狂的杰作,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功。 ——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 这部小说里那种近乎于变态的诱惑,恰恰源自字里行间的画面诗意。它们暴力又情色,彷彿恶梦。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置身于充满了奇花异草的房间,浓浓的香味会扼住你的喉咙、让你睁大眼睛、震惊不已。 ——荷兰《阿姆斯特丹人杂志》 翻开这本书那你就准备好被切成薄片,被涂上颜色,被拍打,被爱抚,被撕成碎片,被震惊,摇摇欲坠吧! ——美国小说家阿米莉亚·格雷
book

很多地方我都不太明白,没办法多说什么……
比如读第一篇的时候觉得倦怠和恶心写得很好,直接写痛就无法传递这种感觉。可到第二篇里这抑郁还怪美了。
是好看的小说,但我没有看作者其它作品的想法了。

《白日梦时间》

画册。
比我想像里丰富好多。本来只是喜欢画风想买来学学,但是像看漫画一样看了……
两百多页呢厚厚的一个全彩书,看前面一点点就已经好满足了,就很可爱,很会画……有非常天然的萌和灵机一动,也看得到非常精心的设计感受到认真和诚意……呜呜……这种时候,意识到后面还有那么多!很幸福……

在最后跟迷宫饭关系不大的涂鸦那里,看到“以前的猫”这样的字眼我就“!”了一下,翻几面看到睡猫的素描眼睛就酸酸的……Q_Q

This is What I Know about Art

"Drew's experience teaches us to embrace what we are afraid of and be true to ourselves. She uses her passion to change the art world and invites us to join her."--Janelle Monáe, award-winning singer, actress, and producer "Powerful and compelling, this book gives us the courage to discover our own journeys into art."--Hans Ulrich Obrist,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Serpentine Galleries in Kensington Gardens, and co-editor of the Cahiers d'Art review "This deeply personal and boldly political offering inspires and ignites."-- 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In this powerful and hopeful account, arts writer, curator, and activist Kimberly Drew reminds us that the art world has space not just for the elite, but for everyone. Pocket Change Collective is a series of small books with big ideas from today's leading activists and artists. In this installment, arts writer and co-editor of Black Futures Kimberly Drew shows us that art and protest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Drawing on her personal experience through art toward activism, Drew challenges us to create space for the change that we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Because there really is so much more space than we think.
book

的确是非常短。
这本书讲的故事里肯定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关注到不公、不畏怯自己的愤怒、把怒气表达出来、同共命运者合鸣,同时,也做一个慷慨的人,在自己都勉力维生的时候(交不上学费),仍然发掘可以去做的事情,比如学校艺术史课程无限地忽视黑人艺术家的名字,自己就搭一个博客去介绍被隐形的艺术家。在准备推送的过程里也大量地检索、阅览,其中了解到的很多话语,又在书中成为给自己鼓劲的力量。在 MET 工作后,与聋人艺术家对话过就更留心那些没有来到博物馆的人,比如注意到很多人会为 Gossip Girl 里的场景去博物馆阶梯打卡,就想到那些可能被这些阶梯照片劝退的人,去宣传我们还有很多更 accessible 的进场方式,又比如去组织手语的 live tour……非常多行动。自己感受过被排除在外、被抹消,之后始终记得关注被边缘被忘记的人,用力把她们包括在内。

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不喜欢一带而过的话题,也不喜欢她特意编排进书里的,菜名😶,会希望有更多具体讲述的部分,不能光打个括号说这些人都是我特意挑的希望你们要去搜哦了事吧!
不知道这如果是一个演讲会不会好一些,总之这不是会让我喜欢读书的书。

《号令群神》

◎ 全面介绍《封神演义》的神仙体系,构建完整的封神宇宙,中国神仙文化的百科全书。 ◎ 不同于通行版本的《封神演义》,在这本书里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颠覆认知的有趣故事。 ◎ 内容丰富,从读者熟知的人气神仙到不为人知的众多小神,应有尽有。旁征博引,文化底蕴深厚,文笔扎实不乏趣味。 ◎ 作者李天飞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曾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热爱传统文化,文字功底深厚。 ◎《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的神话故事母本。 ◎ 图文并茂,网罗各大寺院道观的珍贵壁画,并有作者实地实拍图,具有收藏价值。超长拉页,完整呈现封神榜单。 ◎ 在讲述封神故事的同时,融入对中国文化、历史、民间信仰的深刻探索与思考。 《李天飞解读〈封神演义〉》是作者李天飞所著的解读经典文学的作品,从《封神演义》和其他典籍中的各路神仙入手,以通俗有趣的语言讲述他们的前世今生和传奇故事,颠覆你对“封神世界”的认知,致力于构建属于当代人的“神仙传”;其中也包括对各种民间传说的考证、辟谣等内容,力图正本清源,为读者讲述一段完整可信的神话历史;并在历史长河和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文化和社会进行深层次思考。
book

评价说“翔实但松散”,是这个样子。有海量有趣豆知识,但分类概括还挺麻烦的,抄目录也不行啊,因为这个书自己编排就问题很大!
有些内容明显看得出来自同一草稿,而且往往居后的版本看起来更新,像羊刃的计算方式这样内容还前后讲过三遍,书里很早就讲到“太岁信仰”,后来也拎单篇说过了主角“殷郊”,但又翻好多面才有对“太岁”是什么的详尽介绍。我觉得很可以拼补一下和调整次序的。还有些篇章主体内容几乎无差、甚至有的句子都一模一样,偏偏里面增上几句“前文说过”“某章可见”,到底怎么统稿的啊,好奇怪……
讲民俗神话流变,提到的故事材料间本来就很难避免相似乏味了,这个讲述本身也来相近不相同就很影响阅读体验。

有这个缺点,还好作者语调也轻松,看着不会太累。
不是紧扣着《封神演义》小说内容细读,而是由它发散来讲民俗,内容远远超出我看到主题时对的预期了。非常多好玩的地方,不是穷举能尽,我姑且列一部分:“公务神”入职全过程;算命爱用的这颗星那颗星都真的存在吗;火神怎么比水神强势那么多;昏君行径也有时代特色;安禄山名字的宗教意味;各式巫术具体手法;除了送子娘娘还有偷子婆婆;财神不是古来有之;殷郊亲手斩爹;为什么妲己祸乱商天下是受女娲之命,清算时却也要受罚……
(不过还是适合读慢点,单篇间逻辑关联不大,后面一看到详细介绍术数演算——是的这个书还教人用干支历算黄道黑道凶吉的!——和一些没啥意思彼此可互换的小神说明我就精神溜号……)

作者是男的,不过提到取笑侏儒又补偿式地“赔个美女老婆”时倒也指出来这种“补偿”更不公道:

不过,矮子往往有艳遇,土行孙的妻子是邓婵玉,武大郎的妻子是潘金莲,窦一虎的妻子是薛仁贵的女儿薛金莲,秦汉的夫人是西凉玄武关总兵刁应祥的女儿刁月娥。矮男配美女,这几乎是古代小说里一种固定的搭配。
有人问,既然矮子被人嘲笑,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配一个漂亮姑娘呢?大概是出于一种复杂心态:一方面要嘲笑矮子或傻子供自己取乐,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惭愧心。所以在戏文、小说里,经常给他安排一个美女妻子,算是补偿。这种补偿,其实就是对读者和观众的心理补偿——让我们既发泄了一种阴暗情绪,又让自己觉得还不算太过分。于是,我们就心安理得地去欣赏这些丑角带来的笑料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戏曲小说里那些美女又何罪之有?若不是心甘情愿,又如何接受这种婚姻呢?这实际上又涉及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在古代,我们的文学作品很少把女性当人看,她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就是一个道具、一个花瓶。扈三娘、邓婵玉,甚至薛仁贵的女儿薛金莲,无论地位多高,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这种心态其实比嘲笑侏儒更严重,这是我们不能为之讳饰的。

书里讲,民间故事传播的显著特征是,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和配套凑对~举出来各种例子还蛮萌的。

比如说,先有哪吒三太子的名号,再把叫“木叉”的神凑来当伊的二哥“木吒”(原二哥“独健”倒也有名字和香火,但被独出去祭拜不当哥了,谁叫名字不配套的……),“木吒”都有“木”了,再根据五行凑来大哥“金吒”。一条循类似思路的真实咒语是:“东告东方朔,西告西方朔,南告南方朔,北告北方朔,上告上方朔,下告下方朔”……

观音的坐骑“犼”也是凑出来的:

最开始文殊、普贤搭配的时候,一个骑狮、一个骑象,无论雕塑、壁画,看上去都是很和谐的。观音地位上升后,与文殊、普贤鼎足而立。三个菩萨摆在一起的时候,一个骑狮一个骑象,观音骑什么就成了问题。什么都不骑,太不像话;但也不能骑一个不太搭的东西,例如莲花座。青狮、白象都是动物,所以观音也得骑一种动物,而这种动物在文献里得有说法。

狮子比较合适,但文殊菩萨也骑狮子啊,同框重复有点尴尬,那就改造一下(至于和其它形象神话动物撞名混淆,那就不管了……):

既然犼是从 “狮子吼” 这个词改造来的,就不能把它画得完全和狮子一样,否则就和文殊的青狮重复了。所以民间给它稍微做了一下改动,比如嘴长一点,脑袋改成一个龙头,尾巴改成一条鱼尾 (也可能吸收了龙头观音的特征)。但是无论怎么变,狮子的身体永远是不变的,有的甚至干脆就是一头狮子。现在留下来的很多明代骑犼观音像,全都把犼塑造成狮子的样子。

折叠:再贴一段天神居所的变化。

上古的山神,地位远比明清以后的山神崇高。
……
很多原始神话还认为,最高的天神,就住在受崇拜的大山的顶端。这种思维,在全世界都存在。希腊人认为天神宙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天神既然住在山上,实际上也是山神。宙斯就是奥林匹斯山的神,此外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神来单管这座山。
周先民也有这样的信仰,他们崇拜的是 “天室”, 即中岳嵩山。所以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周民们认为天神都居住在这些高山峻岭之中。天帝和百神都住在天室山上,所以周王和众臣要住在天室山下,选洛邑作为国都,很合理。
泰山也是一座高山,“山高则配天”, 因此也取得了敬奉天神的资格。帝王有了政绩,要登泰山 “封禅”, 向天神祭祀,成了几千年来的传统。当然,可以理解为高山离天最近,但毋宁理解为天神本来就住在泰山之上。传说上古登泰山封禅的帝王有七十二人,他们登上泰山,其实是直接和天神交流。
为什么人们觉得天神不住在天上而住在高山上?这似乎和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有关。原始人觉得高山大概就是世间最高之物了,山顶就是天上。“自地以上皆天也”, 所以觉得天神住在最高的山上,是很合理的。
实际上,西藏至今仍然保持了这种原始信仰,他们的很多高山,上面都住着天神。比如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 “神灵之山”, 有 360 位大神住在上面,而在梵文中意为 “湿婆的天堂”。
……
随着登上高山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觉得这些山也没什么稀罕。爬到山顶,发现并没有到达天上,天空仍然很高。与其说山的高度变低了,不如说天的高度变高了。
山岳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山上神灵的地位逐渐下降。于是,人们不再认为最高神住在真实的山岳上,而是住在神山上,比如昆仑山,天帝就住在上面。印度人认为帝释天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也是这个意思。
……
昆仑山和须弥山,都是很遥远的地方,不易到达,所以仍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神秘感 (包括 “北京的金山” 之于西藏人民)。但是,随着地理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世界上好像没有这样的神山。神山的神话又一次破灭,于是渐渐地,天神都跑到天上去了。
……
天神从山岳向天空的上升过程,其实反倒是一个退缩的过程。因为他们永远要待在一个神秘的、难于到达的地方。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留给他们的空白越来越少,他们可待的地方也渐渐窘迫,直到 20 世纪,被彻底赶出了宇宙。

《借东西的小人》

“借东西的小人”全系列是享誉世界的童书经典,本版全彩精装印制,翻译家任溶溶经典译本重磅加盟,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亲笔导读,收入波兰国宝级插画师200余幅精美插图,由知名设计师、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的周伟伟担纲设计。相信会给小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系列中的第一部《借东西的小人》出版当年即获得英国顶级儿童文学大奖“卡内基奖儿童文学奖”,后又获得路易斯•卡罗尔书籍奖,在卡内基奖70周年之际,被评为70年来十大童书经典,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百年百本童书。BBC和动画大师宫崎骏都曾将其改编。玛丽•诺顿把《借东西的小人》看作一个完整的故事。广大读者却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知道借东西的小人离开老宅之后,怎样在户外生活和冒险。就连玛丽本人都开始把阿丽埃蒂、波德和霍米莉看作真人,想知道他们还有可能遇到什么事情。所以,她接着写出《借东西的小人在野外》《借东西的小人漂流记》《借东西的小人在高处》,在中断二十一年后又写出这套书的最后一部《借东西的小人复仇记》。世上每种文化,都有关于小人族的故事,但从没有哪组故事,能像“借东西的小人”系列一样,获得那么多狂热的赞美。诺顿自己也因为这套书获《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赞“与托尔金、C.S.刘易斯,路易斯•卡罗尔齐名”。 有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可能不会留心,但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注意到:家里总有些小玩意会莫名其妙消失不见,铅笔啦,橡皮啦,针头线脑啦,还有你最好看的手帕……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它们到底去了哪儿? 英国女作家玛丽•诺顿为此琢磨了30年,并据此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充满奇幻想象的故事——“借东西的小人”全系列。
book

贴了全套书链接但我只看了改编成动画的第一本。我看的顺序是:前七章 — 动画电影 — 后十三章。
看前七章觉得有点无聊,也不是看不下去,但嫌絮叨了,没多少能抓住我的东西。(当然可能有翻译的锅,从对话可以看出来这部分译得很生硬……)
再看动画很多地方都有大改,具体的我之后再写吧,总之,我起初还以为动画只是借了个设定,讲的完全是不一样故事,但回来看小说时发现很多细节和关键情节就是书里的,动画进行一个本土化又把情节切片再串联才多出很多 bug,就连在标题的“借/偷”设定都没交待好……只是,小说对这些值得注目的片段没有太多停留,一切都很快顺下去(不知道对儿童的阅读速度来说是怎样),没有深入。而动画借助视觉语言,那些时刻的“美”与“森然”要呈现得好很多。想要强调的东西都成功强调,虽然逻辑经不起细考,但论整体效果是比小说强的……
不过小说也有我喜欢的地方:“小人”们更有主体性和活力,饶有兴致地讲述汤碗里荡舟、炸厨房漏水这样的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说这世界上只需要有几个大人。动画则是偏“大人”的视角,在怜惜美而脆弱的小生灵呢?这种态度从称呼上就不一样。对于“另一个种族”,小说里叫“大人”,动画里则是叫“人类”。

“可我们是借东西的小人,她解释说,“就像你是一个……一个人渣子什么的。我们是这房子的一分子。(如果这能叫偷,)那么你也可以说壁炉在从煤桶里偷煤。”

弃读

《尖帽子的魔法工坊》

★内容介绍 《尖帽子的魔法工坊》系列漫画讲述了憧憬魔法的普通少女可可在遇见造访村庄的魔法师奇弗利之后,开始跟着奇弗利学习魔法,以救出被禁忌魔法石化的母亲的故事。 本书是《尖帽子的魔法工坊》系列的第一卷,讲述了憧憬魔法的普通少女可可被魔法师奇弗利收为弟子,开始学习魔法,通过了第一阶段考验的故事。本书内容温馨感人,画风精致唯美,设定奇特新颖,主题积极向上,是一部故事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漫画作品,堪称“少女日漫版《哈利·波特》”。 ------------------------------------------------ ◎日本:全国书店店员推荐漫画第一名; ◎美国:漫画界最高奖“艾斯纳奖”与“哈维奖”得主 ◎法国:巴黎图书馆推荐8~12岁少年必读漫画 全球累计发行量超230万册 单凭画风就能封神的“奇幻漫画新王道”! ------------------------------------------------ ★媒体评论 《哈利·波特》和《魔女宅急便》在这部漫画里相遇! ——漫画评论家、艾斯纳奖获得者奥利弗·萨瓦 目睹这部风靡全球的漫画的迷人魅力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讲谈社美国公司出版部总裁阿尔文·卢
book

画面是美丽的啦,非常精致的线和装饰,但是~剧情就像这个画面的感觉一样~古早~这就不是优点了。
细节牵强主线烂俗,可可轻轻松松开动脑筋解决的简单问题会让我困惑怎么你们这个魔法界传承这么久都是在干嘛啊,主角配置还是成男成男幼女幼女幼女幼女,尝试几次看完十九话实在不愿意看下去。

为什么看了不喜欢还是又试着继续看了,因为中间误入宅男哥论坛说”她推的无论百合还是bl和日本acg不太一样,更像欧美lgbt那套“,我:哦是吗那再让我看看——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